七一社区        注册

功业垂青史 风范耀千秋

 ——纪念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

左家法

2014年12月11日08: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文苑》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今年11月15日,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余秋里同志诞辰100周年。余秋里是从赣鄱大地走出的开国中将,他在将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闹革命:“一把手”威名远扬

余秋里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10月,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他参加了当地农民暴动,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

余秋里加入红军不久就走上指挥员岗位,1935年4月任红二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政治委员。他先后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红六军团西征以及创建、保卫湘鄂川黔苏区的斗争。在配合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和湘西龙山围城战斗中,他头部、腿部先后负重伤,凭着坚强的意志,只经过简单的治疗就回到战斗岗位。1935年11月,率部参加长征。1936年3月,在乌蒙山区回旋作战中,他和团长成本兴奉贺龙总指挥命令,率部火速抵达章坝,截击国民党军万耀煌纵队。在激烈战斗中,他的左臂两次中弹,骨茬和两根筋露在皮外,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指挥,直至战斗胜利。由于长征途中战斗频繁,又没有医疗器械,他的伤臂得不到治疗,连说话吃饭伤口都钻心地疼痛。痛得厉害时,他就把伤臂伸到凉水中泡一泡,行军时就往伤口上浇凉水和敷湿毛巾。过雪山、草地时,同志们要抬他,他始终坚持自己走。一路上还及时组织开展政治工作,鼓励大家团结一致,战胜困难。他拖着一只腐烂发黑的左臂万里征战,熬过了192个日夜,直到甘南战役后才用缴获的手术器械锯掉。

1938年12月,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余秋里等奉命组建独立第三支队,贺炳炎任司令员,他任政治委员。第三支队迅速开赴大清河北,在平津保三角地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2月首战板家窝,歼灭日军80余人,继又连续出击,到6月共歼灭日军400多人。在作战的同时,第三支队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动员青年参军,收编游杂武装,在日军腹地迅速打开局面,部队很快发展到5000余人。贺龙曾感叹地说:贺炳炎和余秋里两人都只有一只胳膊,刚来冀中时没有几个人,可是他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队伍。这个队伍打得很硬嘛!敌人一听见“一把手”的部队,离老远就吓得溜掉了。在后来的反“扫荡”斗争和百团大战中,这支部队又屡建战功,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支劲旅。1940年11月,余秋里主动要求将第三支队缩编为第三五八旅第八团,将多余人员补充到兄弟部队。1941年春,为了打击敌人,壮大自己,余秋里率第八团去宁武一带开辟新区。他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积极寻找战机,主动打击敌人,很快在敌伪猖獗、群众情绪低落、伪政权和情报网密布的地方建立起根据地,并扩大到宁武、静乐、崞县交界地区。第八团在余秋里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连续“扫荡”和“蚕食”,不仅没有减员,反而成长为能攻善战、敢打硬仗的主力团。

1943年5月,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妄图进攻延安。第三五八旅奉命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的同时,开展了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余秋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大生产和大练兵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大练兵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一练兵方法,指出:“陕甘宁边区部队打破陈规,采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群众运动的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

1947年冬季,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全军陆续展开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11月下旬,时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五八旅政委的余秋里遵照西北野战军关于冬季整训的指示,对部队的政治思想状况作了详细调查。他在旅党委会上提出,目前部队中解放战士已占大多数,这次整训应以提高解放战士觉悟为重点,方法是从开展新旧军队对比的教育入手,解决少数同志阶级觉悟不高、斗志减退的问题。会后,他到第七一四团抓教育先行,先后总结推广了该团培养解放战士诉苦典型,带动全体解放战士主动诉旧社会的苦,诉旧军队的苦,从根本上改变立场的经验,以及其他团队的对比算账和诉查结合的经验,使全旅官兵特别是解放战士认清了剥削的实质,激发了革命斗志,把阶级觉悟转化成战斗力。西北野战军表扬了第三五八旅的做法和余秋里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并向各部队介绍了他们的经验。1948年1月,毛泽东详细听取了余秋里的汇报,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这一创造性做法和新鲜经验。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进入人民缅怀网余秋里纪念专页献花留言

推荐阅读

“独臂将军”贺炳炎、余秋里曾如何带出“天下第一军”

余秋里陈丕显换岗始末:陈丕显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