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世纪风采》发表文章《国民党元老续范亭为何剖腹明志》。文中记述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元老续范亭,是一代爱国名将。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誉,摘编如下。
续范亭,名培模,字范亭,别号恕人。1893年11月27日生,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1920年加入国民党。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矢志不移。他憎恶军阀混战,反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孜孜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将其侵略的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面对寇深祸亟、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蒋介石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和不抵抗主义的反动路线。身为将军,报国无门的续范亭,忧愤交并,竟于1935年12月26日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冀以一死震惊全国,唤起国人抗日救国。续范亭在剖腹前,即暗自垂泪,写下了五首《绝命诗》和《敦促抗日绝命书》。
他在《敦促抗日绝命书》中写道:“余北方之鄙人也。革命三十载,半身颇自爱。慨乎国已不国,我犹醉梦,愧无以对我同胞,更无颜见我总理。此次入都,两谒陵园,忧愤交并,拔剑穿胸。然犹冀领振臂,万众敌忾,为世界打不平,为人类振人格,和平之神,自当降临,有以救我民族于万一焉。余今已绝望,故捐此躯。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勿效余之怯馁。”
忧国剖腹、幸而遇救的续范亭,继续坚持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终于找到了马列主义,找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从南京治愈出院后,在杭州香山精舍静养的日子里,生平第一次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及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进步社会科学书刊,从而“打开了他的眼界,使他萌生了新的信仰”。正如后来他在延安整风期间回顾前半生经历时所说的那样:“回想过去我自己思想上的错误,也是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我信仰过释迦牟尼,用了一两年的功夫研究佛经,才懂得不是救国救民之道。又研究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不得要领。中山陵自杀未死,民国二十五年,在西湖养病时,我曾首次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在此二十年前,领悟到宇宙万物,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颇以此自负。后来看了马克思、列宁的辩证唯物论后,才知道这个道理,早在一百年前已经被人家有系统的阐明了,使我对马列主义发生了极大的信仰。当时自己颇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慨。”在学习体验中,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一步步深化,逐渐产生了向往的感情。随后,当杨虎城将军特邀续范亭赴陕“共谋救国大计”时,他慨然答允。抵陕不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续范亭闻之欣喜若狂。随即,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期间,经知心好友、共产党员南汉宸的引见,续范亭同周恩来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晤谈。周恩来是续范亭仰慕已久的中共知名人物,而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周恩来所表现的非凡胆略、智慧才能和政治风度,更令续范亭敬佩不已。正像后来他在《赠周副主席》的诗中赞颂的:
站正立场理不穷,樽俎折冲难重重。
奸雄满腹欺凌意,早在周郎一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