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吕正操人生中的三件大事【2】

一丁

2015年03月05日07: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生的第二大事:修铁路

1984年12月,3件各国赠送联合国的礼品被评为“象征人类本世纪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联合国特别奖,它们是: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模型,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采集回的月球岩石,中国的成昆铁路的象牙雕刻艺术品。中国人修建的成昆铁路,成为20世纪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象征。应该说是历史和机遇成就了吕正操与铁路的一段情。

吕正操的老家是辽宁省海城县,那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家里的菜地就在南满铁路边上。虽然从小就恨日本人,但是日本人管理铁路的正点给吕正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他就萌发了长大后管理铁路的心愿。

吕正操与铁路真正结缘,源于解放战争时期。那时他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主管后勤运输,负责铁路修复和战争运输工作。在他的指挥下,经过大力抢修,到1946年6月,东北解放区铁路的通车里程达到4690公里左右。7月东北铁路总局(后改称东北人民铁道部)成立,吕正操被任命为总局长兼政委。

当时东北铁路员工的口号是“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火车就开到哪里!”

随着人民解放军胜利前进,员工们又提出响亮的口号:“解放全中国,把火车开到北平去!开到南京去!开到广州去!”

面对铁路员工们的高昂斗志,吕正操认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铁路的建设和管理必须正规化、科学化。在主管东北我军后勤运输工作期间,就开始着手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研究。1947年3月,吕正操亲自起草的《关于东北解放区铁路工作向中央的报告》,引起了党中央及毛泽东的关注。他撰写的《论乘务负责制》的文章,刊发在了《东北日报》上。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与吕正操亲切交谈,称赞道:“你写的文章———《论乘务负责制》不错呀!我们就是要学会搞建设。”

吕正操回答说:“我讲的有不少是外行话。”

毛主席笑着说:“外行可以变内行嘛!”

建国后,吕正操被任命为铁道部副部长。

1950年10月,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11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吕正操兼任军委运输司令。中朝军民英勇顽强,形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8年1月,朱德总司令两次找吕正操,要他写一份关于修建成昆线的报告。8月21日,在中央全会上,由于大家对西南三线铁路建设的认识不统一,毛泽东努力说服大家:“如果大家(想)不通,下次会议到成都去开,然后骑毛驴到西昌去。”

有了毛泽东的支持,吕正操准备大干一场。

1958年11月,吕正操在首次主持召开的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运煤为纲,大力支援农业,保证重点,全面安排”的运输工作方针和“土洋结合,大中小结合,固本简末,强干弱支”的基建方针。他立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努力改善全国铁路布局,提出了“勘测设计先行”的建设理念,组织指挥了许多重要路段的铁路选线、勘测设计、桥梁建筑、隧道建设等工作。他多次向中央提出没有边疆铁路的修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和繁荣边疆就是一句空话。

从1959年到1960年,铁路在“大跃进”中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党中央决定由邓小平直接抓铁路整顿工作。吕正操和铁道部党组坚决按照中央精神,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雷厉风行,迅速推进,立即召开了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作出了整章建制,整顿运行秩序等多项整顿工作决定。邓小平亲自到会讲话,批准了吕正操提出的9条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整顿初见成效。客车出发正点率达到98%,运行正点率达到90.1%;货车出发正点率达到88.7%,运行正点率达到84.2%,提前实现了“双九双八”的目标,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赞扬。

1964年11月,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任命吕正操为铁道部部长。上任不久,即受命负责西南三线(成昆、川黔、贵昆三线)铁路的修建。这时的吕正操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司令员,在西南摆开战场,几十万军民上阵。

在吕正操负责的项目中,成昆线等西南三线铁道工程是一件极为艰巨的工程。成昆线比较复杂,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毛泽东甚至说了成昆线修不好他睡不着觉的话。成昆铁路从1958年7月开始动工修建,由于“大跃进”的影响,在1964年大会战前曾经三次上马三次下马。1964年,毛泽东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川黔、贵昆也要快修”的要求。在同年的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上,中央决定吕正操到西南负责成昆、川黔、贵昆三条铁路的新建工程。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兼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西南修铁路,困难重重,有自然条件的险恶,也有修路队伍本身的问题。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是地形险恶、地质复杂、气候多变。比如成昆线,除去两头和中间一点平地,基本上是由桥梁和隧道相连。20世纪初,英国人想修一条从上海经过重庆、云南到缅甸的铁路,看了看,放弃了计划,说根本修不了。苏联专家看了后,认为这里是“一个禁区”。吕正操常讲:成昆铁路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无先例,成昆铁路能修,西南铁路就能修;西南铁路能修,全国铁路都能修。

修路队伍本身的问题主要是队伍来自全国各地,思想、作风、技术等都不一样,而且大家对修路的思想准备不够,情绪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指挥部决定:一抓思想,二抓设计,再抓部署。在大家的全力奋战下,川黔线于1965年7月8日提前接轨,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贵昆线也在这一年的10月1日顺利通车。

成昆线是困难最大的一条,在1964年西南铁路大会战前,成昆铁路时修时停,三次上马,三次下马,仅仅修了60多公里。吕正操总结了之前考察的经验,首先指挥隧道工程快速突破,同时加紧机械化的推进,并进行内燃机车的试制,大大推进了成昆线的建设。

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三线建设与西南铁路建设的战略决策。吕正操多次深入西南各省及成昆铁路工地实地考察。1964年8月11日,吕正操致信周恩来总理,提出成昆铁路是建设以攀枝花为中心的西南战略后方的主要干线,必须加快修建。他认为,西南地区与全国各地连接的铁路线,只有宝成、黔桂两线,通过能力很低。因此,在修建成昆铁路的后期,必须修建湘黔线,以加强西南与外区的联系。

1964年7月,在西昌召开了一个关于成昆线命运的会议,吕正操专程前往参加。那天,他们一行沿着红土路面的盘山公路乘了两天汽车,途经雅安,才到了西昌邛海边开会的招待所。在那次会上,吕正操力排众议,主张立即大干快上。并通过深入实地考察,广泛开展调研,虚心听取意见建议,提出了“抓思想、抓设计、抓部署”的工作思路。

1965年11月,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视察了西南铁路工地。邓小平一行在关村坝隧道内观看了隧道开挖,沿川黔线考察了凉风垭隧道和乌江大桥等工程,还特地来到贵昆铁路铺轨最前方的关寨地区,视察了关寨三线隧道和关寨大桥的桥梁架设。邓小平还兴致勃勃地为关寨站题写了站名。

在军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10月,川黔铁路交付运营。紧接,贵昆铁路、成昆铁路相继通车。西南三线铁路的建成,对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防交通保障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1983年9月,吕正操重回大西南,目睹了铁路带来的巨大变化,激情满怀地赋诗一首《川滇之行》:“蜀水滇江共铿锵,轻云嫩雨浥群芳。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

吕正操在铁道部主要领导岗位长达17年之久,离休以后,他仍然十分关心铁路的建设和发展。1979年7月,听说青藏铁路关角隧道渗水严重,75岁高龄的吕正操,亲自带领专家前往关角隧道现场调研,并与专家们一起制订治水方案。2006年7月1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安全平稳运营,有力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吕正操感到无比欣慰。

吕正操在亲赴华南等地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于1990年3月17日,向江泽民总书记提交了关于交通运输业的书面意见。他认为,我国仅5.3万公里铁路,特别是资源丰富的西南、西北地区,铁路更少。今后每年应新建铁路2000公里左右,到2000年铁路营业里程至少超过7万公里。要尽快修通北京―九江―惠州、南宁―昆明等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新干线,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化铁路网,以适应煤炭和原材料工业的大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要。他还建议,建设铁路的资金来源要充分调动中央、地方、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广泛集资。中央要给政策,允许铁路适当调整运价,可以发股票、发公债等。吕正操的意见,引起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吕正操心系铁路,每一条铁路建成以后,他都要第一个乘火车看看。1995年6月1日至13日,吕正操乘工程指挥车考察了正在修建的京九铁路,从北京直至赣州。他高兴地为京九铁路题词:“高速、高质、高效建成大京九,造就一大批过硬、现代化的工程大军。要继续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铁路。”

吕正操退下来后,每当党和国家领导人去看望他时,他谈论最多的话题,仍然是铁路。2005年8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戴河看望了吕正操,与他进行亲切交谈,祝愿他健康长寿。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吕正操住进了301医院,他依然对铁路发展魂牵梦萦,对铁路成功实施6次大面积提速,十分赞赏。

吕正操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或离休以后,每年都要离京外出几次,调查研究,查看铁路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要求,他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书面报告,坦率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提出要进一步确立“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的观点,强调要加快铁路建设,使运输能力与承担的运输任务相适应,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的需要。他十分关心中国高铁的发展。他认为,高速铁路的大发展,是一个大国崛起的必胜之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响亮宣言”。他在病重期间,还十分乐观地对前来探望的铁道部部长说:“我这一辈子,中国什么样的火车都坐过,就是没有坐过中国自己的高速列车,出院之后,我要好好过一把坐高速列车的瘾。”然而,吕正操没有等到这一天。2009年10月13日,他以106岁的高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铁路事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