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吕正操人生中的三件大事

一丁

2015年03月05日07: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吕正操,1905年1月4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7岁就参加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后被张选送东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和张学良的副官。1926年随张学良的第三、第四方面军到北平后,受到共产党员的影响,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37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国民党军从华北前线南撤,吕正操则脱离东北军,公开打出了“人民自卫军”的旗帜率部坚持抗战,指挥第六九一团在永定河边与日寇激战。在他的领导下,冀中抗日军民面对极端险恶的环境,机智勇敢地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积极开展“地道战”、“地雷战”和“平原游击战”,为我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吕正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智勇双全,是我党领导下的一代抗日名将。曾担任过晋绥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东北铁路总局总局长兼政委。他是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铁道兵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9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这是吕正操将军对自己的总结。今年1月是吕正操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作纪念。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打日本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为了适应即将出现的全面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决定,以中共平汉线省委为基础,成立中共冀豫晋省委,领导平汉线北部铁路两侧党的组织,积蓄斗争力量,同时领导全体党员在广大农民、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少年学生中进行国难教育,启发群众爱国抗日的思想觉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各种抗日救国会,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战争。

然而,平津失守后,在日军大举进攻面前,原驻河北省的国民党军队连同县党部、县长等地方官员,纷纷奉命南撤,席卷而逃。在这危难时刻,冀中人民寄希望于共产党领导敌后人民坚持抗日战争。这时,原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地下共产党员吕正操,审时度势,毅然挺身而出,决心拒绝国民党政府南撤的命令,率全团官兵留在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一天夜晚,吕正操正在屋里查看地图,考虑部队日后的出路,一位共产党员军官前来对他说:“你看,这样跑下去就要过黄河了。我们不能只顾跟着他们逃跑,应该另想办法!”

吕正操说:“在目前和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的情况下,应先抓紧‘东抗’(东北武装抗日救亡先锋队),团结官兵,一面深入进行思想发动,一面做好留在敌后打游击的准备。”

1937年10月9日,吕正操在河北束鹿(辛集)东南耿庄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率团开往藁城四德村、梅花镇一带,掩护五十三军的左侧,与六十七军取得联络。于是,吕正操就率团向指定地点疾进。

第二天下午,该团先头部队,在半壁店与正在南下的日军骑兵相遇,敌骑约五六十人。

吕正操命令所部迅速向敌展开进攻,经一小时激战,毙日军10余人,战马10余匹。敌骑难于支持,便向沧石路狼狈逃窜。这一仗我军无一伤亡,从而提高了全团官兵对敌作战的信心。

在半壁店袭击敌骑的当晚,六九一团分别进入梅花镇的四德村。梅花镇是一个土围子,方圆有四里,土围子高丈余,很坚固。一营进镇后,即严密防守,第一连防守镇的东面和北面,第二连防守西面和南面,重机枪和迫击炮都有相当的配备。这天夜里10点多钟,约有一营兵力的日军,由藁城向南推进,其先头部队与我梅花镇守军步哨发生战斗。其后续部队渐次到达,拂晓前即向镇西北角猛烈攻击。我战士奋勇杀敌,经过一场激战,歼敌二三百人。次日,敌人援军陆续增加,将一营团团包围,但敌人始终没有突破我一营阵地。梅花镇群众对抗日部队热情支援,争先慰劳。全团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这时五十三军已经跑得很远,前头部队已经过黄河了,师长和旅长分别打来电报,叫吕正操丢下一营不管,带领三营迅速南撤。

吕正操拒绝了这一命令,他不仅没有南撤反而带领第三营前去支援被围困的第一营。在团属重迫击炮的掩护下,冲破围攻东门的敌军阵地,接应一营突围。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这次战斗敌人伤亡七八百人,吕正操的部队阵亡一名连长,20余名战士。这是七七事变以来,不光是六九一团最大的胜利,而且也是五十三军最大的胜利。

深入敌后,改编为抗日自卫军第一营突围后,部队靠拢在一起。这时一位地下党员说:“一营突围出来了,军长万福麟跑远了,把我们丢给了敌人!”

吕正操说:“这正是机会,就此脱离他们,北上找党,打游击去!”

当晚8点钟,吕正操将营连干部召集在一起,商议今后的行动。他说:“我团的处境大家都清楚。今天师长、旅长都来了电报,让我们丢下一营去赶他们。请各位想一想,一营是我们患难与共的弟兄,难道我们能丢下他们不管吗?”

说到这里,吕正操把电报放在桌子上给大家看。大家看了都非常气愤,特别是一营的军官们更是火冒三丈,一个个连声叫骂,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太狠毒了,再不能跟着他们跑下去了!”

一些参加“东抗”的连长更是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激昂地说:“跟着国民党南逃是一条死路,我们应该趁机北上抗日!”

“我们服从团长指挥,请下命令吧!”军官们说:“团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时日军正顺着平汉线沿路烧杀抢掠,疯狂地向南推进,情况十分紧急,不能在此地久留。于是,吕正操看着大家高涨的情绪,充满激情地说:“现在主力跑远了,如果我们再去追赶他们,一路上困难重重,而且有被敌人包围和消灭的危险。依我之见,摆脱当前之敌,到晋县东北地区去,至于以后如何行动,我们到那里再进一步商议。”

经过分析形势,大家都同意立即回师北上。

为了防备敌人突袭,就在召开干部会的当夜,吕正操率领全团官兵,越过日军控制的沧石路来到晋县东北部的小樵镇。部队在这里休息了3天,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只准进人,不准出人。吕正操连夜在这里召开党的会议,讨论部队整编和北上行动计划。并在一所小学校的大教室里,召开了有士兵代表参加的官兵代表会议。每个连选两个代表。吕正操怀着激动的心情对大家说:“弟兄们!今天我们召开的不是普通的会议,而是商讨决定我们大家前途命运的会议。近来时局变化很快,还不到半个月,日本侵略军就占了华北大片土地,可是中央军还是一味撤退。如果我们继续跟着跑下去,不但打不了日本,而且还有断送部队的危险。我们每一个爱国军人,都负有保卫国土、收复失地的责任。”接着,他讲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的悲惨遭遇,和他在西安看到红军的情形。此时,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吕正操最后说:“五十三军既然把我们甩下,不要我们了,形势已经不允许我们有任何别的选择,面前只有一条路:回师北上,像红军那样,到敌后打游击去。不知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吕正操的话,像干柴烈火。他刚刚讲完,“东抗”队员们就站起来说:“国民党不抗日,跟着他们干什么?在任丘大清河,在永清永定河,挖了两遍工事,结果一枪未放就撤下来了。”

“对!逃跑、投降都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抗战才能恢复失地,才能打回东北老家去!”代表们纷纷发言,决心留在冀中坚持敌后抗战。

眼看大局已定,吕正操便趁热打铁,站起来宣布:“根据大家的意见,全团立即挥师北上!从今天起,我们脱离东北军,脱离国民党,成为抗日的革命队伍了!”话音刚落,会场上掌声齐鸣,群情沸腾。

接着,10月14日,吕正操召集全团官兵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断绝了同五十三军的一切电讯联系,站到共产党的旗帜下面,宣布六九一团改称“人民抗日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员。部队换上了人民自卫军的臂章,继续向冀中腹地高阳一带进发。他们沿途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解决了流窜到这里的一些扰民的杂色土匪武装,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有利支持下,部队很快由10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对冀中地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军见人民自卫军迅速发展壮大,并攻入平津门前,对其造成严重的威胁,随即组织力量寻机向我报复。当我军一部驻蠡县南于八村时,高阳日军板桓师团第二十四联队的一个中队将我包围,我外线部队又将敌包围,形成内外夹攻,激战终日,将日军一个中队,从中队长旱川丹治大尉以下,几乎全部歼灭,并生俘日军7人。之后,又在高(阳)保(定)公路设伏,毙伤敌伪400多人。

南于八村战斗之后,1938年二三月间,敌人又集中日军1000人,伪军2000多人,配备飞机4架,坦克7辆,侵占河间后继续向交河、献县地区进犯。为挫敌军锋芒,我军设伏于滏阳河之藏家桥和古洋河之八里铺两个桥口的大堤上,依据险要地势,以灵活的游击战术,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两桥的阻击战打得十分激烈,不仅消耗了敌人大量弹药,而且杀伤日军300多人。之后,我又趁机攻克河间,歼敌200多人。此役,大大鼓舞了冀中人民保家卫国的情绪,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

敌后游击战争的巨大发展,使日本侵略者在1938年10月攻占武汉后,不能再向前进了。他们不得不立刻改变战略,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而将战争重心移向敌后,对我八路军、新四军展开进攻。华北日军由30万人骤增至44万人,敌后变成了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冀中的斗争形势也随之日趋激烈与残酷。

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日军集中优势兵力,用“鲸吞”式的围攻对冀中根据地连续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我冀中主力,但都被我冀中军民粉碎了。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冀中军民共和敌人进行了383次大小战斗,歼灭日伪军9414人,俘获日伪军1718人,缴获长短枪1481支,轻重机枪19挺,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在这一战役之后,冀中抗日武装已发展到6.3万人,拥有步枪5万多支,各种机枪515挺,迫击炮和各种野炮共26门。另外各县还组织了约有5万人的县区游击队和民兵,形成了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与此同时,根据地的规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在近60个县、1000万人口的地区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政权和游击政权。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日军的极度恐慌和忧虑,他们一次次对我军进行合围扫荡。面对敌人疯狂的“清剿扫荡”,冀中军区号召全区军民广泛开展地雷战和地道战,不断消耗和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在爆炸物的使用上,蠡县、无极、定县、新乐等县开展较早,收效也最显著。一年内,敌人被炸死炸伤400多人。这种被日军称之为“土八路的地雷爆炸”,使敌人遭到越来越多的伤亡,并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也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为了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日军从1942年5月1日开始,纠集3个师团、2个旅团的兵力共约5万多人,还有数万伪军,并配备3个中队的飞机和数十辆坦克,在敌酋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向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始了空前残酷的全面大扫荡,妄图消灭冀中军区主力和领导机关,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敌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造成冀中广大平原地区“无村不带孝,到处闻哭声”的惨状!

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冀中军区全体指战员,无论处在何种危险的境地,毫不畏缩,表现了临危不惧、克服困难的伟大气魄。有的部队一日数战,弹尽粮绝,继以白刃与敌人战斗到底。就这样,自5月1日到6月底,我军共作战272次,击毙日伪军坂本旅团长少将以下官兵3981人,击伤日伪军加岛大队长以下官兵7521人。在此期间,我军也受到严重损失,不少干部、战士光荣战死。他们的高尚情操深为冀中军民所敬仰,从而大大激发了人民坚持残酷斗争的勇气。

吕正操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曾经长期生活、战斗在冀中地区的老战士,我对那里的人民、对那里的河流、村庄、田野,甚至一草一木都是深深怀念的。”“冀中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们,培育和壮大了人民子弟兵。如果没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我们这些人能不能剩下来就很难说了。每当我回忆起这些,总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精彩推荐:

1、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 宣示治国理政全新布局

2、从习主席听过的军歌中品读党纪军纪和“强军梦”

3、朱之文:书记校长对意识形态问题要敢抓敢管

4、【导读】正科满15年可享副处待遇,为何被质疑

5、从习近平的“干部观”看如何选人用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