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使党内生活走到正常的健全的境地”【3】

——刘少奇党内生活思想研究

王玉强

2015年04月07日13: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三、刘少奇对党内生活“偏向”的批评

90多年来,我们党的党内生活总体上是健康正常的,但也经历过曲折,有时还存在严重不正常的情况,出现过多种偏向。刘少奇重点批评了五种偏向。

一是家长制。这是党组织的负责人容易发生的偏向。其主要表现是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上,自视为党组织的支配者,要求别人服从他、遵守他的纪律,而他不服从一切、不遵守一切纪律。“他就这样把党的民主集中制,改为家长制,而他作的,是家长。”“这种组织上的家长制作风,是由他的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支配欲、特权阶级的特权思想而来的。这种人如果不给以纠正、斗争和打击,让他发展下去,他就可能干出各种罪恶与不法行为来。”(《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 305页。)

二是极端民主化。极端民主化思想的主要表现是否认组织性,否认党内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脱离党的集中领导和整体,不顾大局,不顾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见解在党内任意地、自由地行动;不严格遵守党纪,不执行领导机关的决议;在党内传播各种非组织的、非政治的、非原则的言论,或者在党内播弄是非,或者展开无限制的空谈与争论,甚至利用“多数”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企图。(参见《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360页。)

在党内生活中,上述偏向是两种密切相关的极端现象。“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又常常当作专制主义倾向的一种惩罚而出现,凡是专制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地方,那里就可能出现极端民主化的现象。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都极大地妨害与破坏党内的真正统一与团结,全党必须警惕,严防这些现象的发生。”(《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361页。)

三是党内无原则纠纷。刘少奇认为:“在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本位主义以及其他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党内各种无原则斗争的来源。”(《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 309页。)其主要表现是站在个人利益或派别利益的立场上,怀着不纯或不正确的目的,凭感情在党内闹纠纷;或者在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实际问题上,和他人作绝不妥协的争论;或者不择手段地进行党内斗争,拉拢或打击同志,在同志间挑拨离间,陷害同志,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以及对党不负责任地乱批评、乱广播及造谣、撒谎、诬蔑同志等。(《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200—203页。)无原则纠纷是没有思想和原则分歧的相互倾轧,对党、对工作、对同志间的相互关系,有极大的破坏与妨害作用。

四是机械过火的党内斗争方式。刘少奇认为,“党内斗争是党外阶级斗争的反映”(《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79页。),“但是它的实质,它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一种思想斗争”(《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80页。)。然而,机械过火的党内斗争方式却“把党内斗争简单化、机械化、庸俗化”(《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95页。),“机械地、主观地、横暴地、不顾一切地来‘斗争’”(《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56页。)。刘少奇尖锐地批评说:“这些似乎疯癫的人”,“在党内并没有原则分歧的时候也硬要去‘搜索’斗争对象”(《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62—163页。),“故意制造党内斗争,并且滥用组织手段甚至党外斗争的手段来惩罚同志,企图依靠这种所谓斗争和组织手段来推动工作”(《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56页。)。在党的历史上,这种党内斗争方式曾在一个时期占着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曾经造成党内生活不正常的现象”(《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98—200页。),“在党内生活上也完全破坏了党内的民主制度”(《刘少奇选集》(下卷),第 267页。),“造成了党内是非不明、死气沉沉的状况,使党内的有生力量受到了摧残,使党的事业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刘少奇选集》(下卷),第 271页。)。

五是组织处理上的“惩办主义”。它与机械过火的党内斗争方式密切相关,是后者的集中表现。刘少奇认为,惩办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是从政治上来观察那些犯错误的同志,耐心地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来纠正那些同志的错误”(《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 43页。),而是“用简单的对同志的组织上的处分去代替党内教育,代替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代替党内对于问题的正常的讨论与辩论”(《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 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 583页。)。它的突出表现是主要依靠党内的法律、组织手段去解决一切问题,并滥用组织手段。(《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 205页。)所以,惩办主义“是一种极不民主的习惯”(《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66页。)。它助长了党内的家长制、极端民主化及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和无原则纠纷,“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提倡党员的盲目服从,实行无情打击的党内斗争与惩办主义,大批处罚、开除与清洗党员,造成党内机械的纪律与封建的秩序,使党内生活死气沉沉”(《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328页。)。

刘少奇关于党内生活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当前严肃党内生活具有重要启示。他对党内生活的来源、目的、主体、内容以及制度、方法等的深刻论述,是党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并坚持下去,决不能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丢掉。而刘少奇对党内生活“偏向”的批评,同样是党的财富。它警示我们,既要在实践中切实避免、认真克服这些“偏向”,更要防止和克服新的“偏向”,比如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搞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等。

总之,严肃党内生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不但要坚持既有的原则、制度、方法和传统,而且要根据形势变化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健全制度,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梳理现实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从而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生活具有实质内容,能够解决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例如制定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在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同时,严肃了党内生活。当然,从长远来看,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有关具体制度的逐步完善。

〔作者王玉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 100017〕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刘少奇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