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实战化训练一定要实而又实”——

访101岁老红军、原军委炮兵学院政委廖鼎琳

2015年04月13日07:05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实战化训练一定要实而又实”

刘一伟 摄

人物小传:廖鼎琳,1914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部政委、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国防科工委训练基地政委,军委炮兵学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让你们久等了,刚刚锻炼回来。”仲春的早晨,阳光明媚,101岁的老红军廖鼎琳出现在记者面前,身板硬朗,握手有力。戎马一生的老人多次经历生死考验,从战争年代至今,始终保持着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军人,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训练抓不好,打仗要吃大亏。前不久,《解放军报》刊登了习主席批准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战役战术训练的意见》,我看了很高兴,实战化训练掀起了新高潮,抓问题抓到了点子上。”尽管已经离休多年,但谈起实战化训练这个话题,老人还是有说不完的话。

“‘战场上见真功’,是老首长常挂在嘴边的话。”原炮兵首长秘书室秘书于明利告诉记者,历经战火洗礼,廖老对提高实战能力有着深刻的理解。

“五次反‘围剿’时期,红军装备差、力量弱,靠运动战消灭敌人。”老将军回忆说,那时候一天不是打仗就是走路,牵着敌人的鼻子翻山越岭,找到机会就狠狠给敌人一下。1930年底,第一次反“围剿”,红军用的都是“土炮”,江西民歌《松树炮》唱得好:“树林里,放上一门松树炮;看见白匪来,点着引子赶快跑;轰的一声炮响了,几个白匪应声倒。”

冀中抗战时期是廖鼎琳经历的最为艰苦的岁月,日军疯狂“扫荡”,八路军化整为零,有时候一天两三次战斗。“抗战打鬼子,指挥员用脑子打仗,经常打得敌人摸不着头脑。”提起那段岁月,廖鼎琳有很多“得意之作”:1943年的麦收时节,廖鼎琳指挥战士们装作送粮的伪军,成功端掉了敌人设在安平的一个炮楼;有一次,廖鼎琳指挥部队集中火力假扮野战军主力,将敌人“调虎离山”,十几个人成功营救被鬼子围困的老乡……

“那时候是在战争中学习打仗,一仗一仗打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花架子’。”老将军语重心长地说,“和敌人抢山头,就要快、狠,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是要死人的;夜战奔袭,千百人悄无声息,专打敌人薄弱环节,指挥不当暴露目标就有被反包围的危险……打仗行不行一目了然,不符合实战要求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现在不打仗,训练场就是和平年代的战场。设计训练,就是设计战争。”纵观30年来几场世界局部战争,廖鼎琳认为,相比战争年代,我军装备和人员素质有了大幅提高,但仍要瞄准打赢未来战争,从实战化角度从严从难抓好部队训练。

“习主席抓训练抓得好!”廖鼎琳感慨地说,在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全面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变革之深、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让他印象非常深刻。2014年,多达200余场旅团规模以上的实兵演习,令他非常振奋。

“抓实战化训练,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廖鼎琳提起长征时期的“神炮手”赵章成,生死关头操纵迫击炮,弹弹正中对岸敌人碉堡,给红军打出一条“胜利通道”。“神炮手”的美名,靠的是平时实打实练出来的,临时抱佛脚赌运气,人民军队不可能走到今天,只有练好过硬功夫才能在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不打仗了,‘和平积习’就会慢慢滋生,必须下大力气根治。”廖鼎琳对训练中的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去年,总参依托朱日和训练基地组织陆军合成旅集中检验评估,从以前的‘红’必胜‘蓝’必败,到‘红军’六负一胜,给全军部队醒了脑。战场上没有轻易得来的‘常胜将军’,都是反复锤炼成长起来的。现在演习不设底案、不编脚本、不搞预演、不插彩旗、不标示目标……战争年代的好作风、好传统,慢慢又回来了。”

廖鼎琳说,当从电视上看到人民海军驰骋大洋,空军自由空战战法不断创新,第二炮兵导弹火力突击等部队全天候、全要素实战能力越练越强的新闻时,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采访结束之际,老将军殷殷嘱托:“训练是和平时期提升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我军实战化训练一定要实而又实!”(刘一伟 李玉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