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追寻逝去的风云——写在纪念海南解放65周年大型系列报道开篇之际【2】

2015年04月16日15:02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追寻逝去的风云

在红旗不倒的传奇里

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在致电四野前委时指出:“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是有冯白驹的配合……”

琼崖儿女等待这一天,已经23年。而事实也在第40军的海南岛登陆作战总结中被定格:“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自始至终是在琼崖纵队紧密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支援下进行的,这是取得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琼崖党组织“领导的坚持二十几年斗争的人民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对战役所起的作用是极大的。”

如果说渡海作战是琼崖革命的后史,那么“艰苦卓绝、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就更能准确诠释渡海作战为什么可以那样攻城拔寨、摧枯拉朽。

那是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的历史。没有琼崖革命儿女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信仰,就没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不朽传奇。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召开,琼崖革命事业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27年9月23日,椰子寨的一声枪响,宣告了党领导的琼崖纵队诞生。在长期艰难的斗争中,1940年初琼崖特委在澄迈、儋州、屯昌三县交界的美合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琼抗日救国斗争,并第一次将红色电波传到了远在延安的党中央。

在这23年里,琼崖人民革命武装在远离党中央、远离主力、外援极少的孤岛上,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薪火相传,由弱到强,不断壮大,队伍扩充到1.6万人。至1948年夏,解放区和游击区已占全岛总面积的80%,人口占全岛总人口的60%。随着白沙、保亭、乐东连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使琼崖党和军队有了一个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正如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的评价:“没有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对于配合大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任务,非但会受到影响,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

那是江山如画、英杰星驰的历史。没有琼崖英雄先烈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的忠勇气节,就没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怀激烈。

琼崖红军总司令冯平,在澄迈不幸被捕。就在押赴刑场的路上,他面不改色地向群众宣传一个正被证实的预言:“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崖县第一个党支部——崖城东南支部的创建人麦宏恩,被捕后在一封家书中写下铿锵的誓言:“以革命之血,换得自由之花,死得其所。”

革命,可以催开美丽的自由之花,但也就意味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先烈们的牺牲,绝不是一串串史册上冰凉的统计数字,而是一次次鲜活生命的訇然倒下,一次次家国情怀的慷慨赴义,一次次忠诚信仰的无畏践行。

那是人民战争浩气长存的历史。没有琼崖纵队与人民群众经战火淬炼的鱼水深情,就没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荡气回肠。

琼崖革命的火种不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这是冯白驹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也道出了人民群众才是革命者的真正靠山。

在六连岭的幽暗山洞里,被敌人围困的100多名群众宁可集体饿死、困死,也没有一个人投降说出红军的踪迹,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在纱帽岭的丛林小道上,红色娘子军诱敌深入、痛击敌军、声威大震,而参军者也正是受苦受难的琼岛妇女,被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革命事业所感召。

在母瑞山的连绵群峰间,坚持斗争的冯白驹部队正是在群众的掩护下,才多次辗转腾挪,成功突围;下山回到琼文地区后,也正是在群众的掩护下,党的恢复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在根据地的硝烟火光里,面临日军“三光扫荡”,极端困苦的根据地人民经常是“妻子送郎上前线,父母送儿打鬼子。”可敬的根据地人民,不仅用生命来保护革命战士的安全,还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勒紧裤带,源源不断地给部队提供粮食。他们心怀一个最朴素也最坚定的誓言:“只要我们还活着,独立队就饿不了。”

在渡海作战的前线后方,琼崖各族人民大力筹款筹粮。短短一个月时间,全海南就筹集粮食5万多石,组织起6万多人的支前队伍。

23年孤岛奋战中,琼崖人民革命武装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接应、配合四野渡海登陆作战,取得了解放海南的伟大胜利。这表明,在天时、地利、人和这影响战争胜负的三大因素中,人和至关重要,也是党和人民军队攻坚克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23年琼崖坚守的漫漫征途,和58天渡海作战的气吞山河,同样的精神密码,同样的价值图腾,创造了不同的旷古奇迹,让海南的长期革命和最终解放,犹如长夜明烛,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