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彭德怀立志之问:志不立如无舵之舟,何所底乎【3】

龙正才 吴楚婴

2015年05月20日09: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产党是杀不完的,我们这里不是又加了一股吗”

就在此时,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开始了北伐。彭德怀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他脱下湘军营长的官服,换上国民革命军的灰色军装,参加了北伐战争。他看到一路上贴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扫除封建势力!”的标语,感到一片新气象,非常振奋。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彭德怀代理团长指挥一团作战,有机会结识了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

段德昌在深入各团活动时,发现彭德怀带领的部队战斗力强,军纪严明。他俩多次交谈,并在玉泉山上的关帝庙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彭德怀向段德昌倾吐心曲,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救国救民的愿望。段德昌针对彭德怀的“耕者有其田”,告诉他:“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不应当停留在耕者有其田,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由按劳分配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共产党是按照这样的理想而斗争的。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已实行按劳分配,消灭阶级剥削。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这样的理想社会奋斗终身。”

这让彭德怀在彷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很快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热切的向往。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段德昌送给他的《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通俗资本论》等进步书刊,开始从深层次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历程,对自己作了严肃的剖析。

之后,他庄重地向段德昌表达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并要求段德昌派人来一营发展共产党组织,对部队进行改造。只是由于考虑国共合作的关系,上级决定暂不在第八军中发展党员,他的愿望才没有马上实现。1927年10月,彭德怀升任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处在白色恐怖之中。彭德怀从大革命的失败中真正认识了共产党,抛弃高官厚禄,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段德昌作为介绍人与他促膝长谈。段德昌说:“这一年中,你多次要求加入共产党,虽然未能如愿,但仍独立地坚持革命的立场,这对你来说,是经受了考验和有益的锻炼。现在你很久的愿望己经实现,特委通过你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报省委批准。待批准后要举行入党仪式。”

在入党仪式上,彭德怀庄严宣誓: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牺牲一切,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还怀着坚定的信念对支部的党员说:“共产党是杀不完的,我们这里不是又加了一股吗?”

在以后的46年中,他为实践庄严的誓词,赴汤蹈火,呕心沥血,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肩负重任、身处顺境还是罢官谪居、身陷囹圄,升沉荣辱,他都同样保持赤子之心,信念始终如一。“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

彭德怀一生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忧和乐。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环境,他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要说有一点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彭德怀多次说过,“我们都打过仗,哪有靠一个人能打胜仗?要靠集体领导、民主作风、群众路线。”“我们胜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他待士兵亲如兄弟,时刻把战士的饥饿冷暖挂在心上,对部属生活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长征过夹金山时,他发现孙毅没有干粮吃,马上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孙毅一半。孙毅再三推辞,彭德怀笑着说:“俗话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见面分一半嘛!”这让孙毅感动不已。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提出在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就连在最艰苦的时候捋树叶、挖野菜,也规定部队不得在村庄附近与民争采。他亲自带领干部攀岩越岭到远处山中去寻,把近处、平坦处的野菜、树叶留给群众。革命胜利后,他在任国防部长期间又一次对部队实行了精兵简政,并且从自己做起,将警卫局给他配备的3个警卫人员精简两个。

彭德怀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克勤克俭,艰苦朴素。行军打仗时,他常常身着一套旧布军装,脚穿一双草鞋或布鞋,有时布鞋破烂得穿不住,还用麻绳绑着,与普通战士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他还背着一个地图包,像长长的渔鼓。战士们远远地看到,都笑他:“打渔鼓的来了!”

彭德怀主持制定八路军的供给标准时,坚持和朱德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只拿与师旅长一样的5元钱的津贴费。辛亥革命元老、抗日英雄续范亭在延安见了彭德怀,感动不已,写了这样一首诗相赞:“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

革命胜利了,可他仍然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从西北前线进京汇报工作时,看到从西柏坡进驻北京暂住香山的一些机关办公室里,不仅摆着沙发、茶几,铺着地毯,而且还放着花瓶、盆景、鱼缸,极其敏锐地感觉到干部进城后思想、作风的微小变化,便直截了当地对周恩来说:“前方干部的生活情况与工作情况还极其艰苦,我想说的不只是他们可能看不惯这里的这些情况,而主要的是恐怕进了城的同志会忘记乡下和边远地区的劳动人民,同他们的感情淡薄起来,我察觉到你们住在城里的人对农村开始有点生疏,可是时间如此短暂,就出现了这种苗头,日子长了,会怎么样呢?”周恩来称赞他意见提得及时。

抗美援朝回国后,他住进中南海“永福堂”。这是一座古老建筑,年久失修,门窗油漆剥落,屋顶漏雨。管理部门给他在什刹海附近找了一个有两层楼房的小院。可他看后对秘书和侄女说:“住在中南海,门口有个站岗的就够了,搬到这里,又要搞个警卫班,那不是增加国家负担吗?”有关部门见他不肯搬,想把旧房翻修和粉刷,也被拒绝了。他说:“哪里漏就补哪里,能住就行了。”

1955年,国家进口了一批吉斯牌轿车,管理部门想把他那辆旧吉姆车更换,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人向他讲述新车宽敞、平稳、舒适等好处,他严肃地说:“世界上好东西多的是,总不能见到什么好就搞过来嘛!配车是工作需要,不是为了图舒服,有个车坐就行了。”

彭德怀说到做到,从不搞“下不为例”。1958年回乡时,乡亲们送了一瓷坛蜂蜜和两只鸭子给他。本是家乡人民一片情意,蜂蜜和鸭子又是本地土产,可他回京后发觉了,坚持要折价汇款给队上,并给支委们写了一封信:“回到北京居地,数星期以后才发现你们送我一瓷坛蜂蜜,这是乌石生产大队全体人民的劳动果实。我对于中国人民和邻友们,无多贡献,吾之心情不安,深感惭愧,拟将原物奉还,又不便投寄,故折价30元,请予查收,交大队投入副业生产。”

1966年,他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时,在螺髻山畜牧场吃了一顿饭。回到西昌一打听才知道只收了两元饭钱。他说,那是人家用血汗生产的,付这么少的钱不好。即给一位姓田的干部写了一封信:“我们今天在你场吃过饭,每人只算两角钱,实在太少。以六斤肉计,每斤七角,即四元二角,还有其他饭菜,至少十元才公道。除每人已给两角外,另补八元,请查收。任何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核算制度。”

彭德怀常常告诫干部:“我们革命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时时刻刻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为人民谋利益……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抬高我们,赞颂我们,害怕我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彭德怀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