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章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八、台儿庄大捷与徐州会战【3】

2015年05月26日14: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徐州会战和中国军队的撤退

日军在进攻台儿庄受挫后,原攻临沂败退费县附近的坂垣师,获知其友军矶谷师残部被困于峄县、枣庄、临城一带,舍弃临沂战场而将主力向西移动,与矶谷残部合流,死守待援。同时日方统帅部清醒地认识

到徐州附近集结着中国的精锐部队,决定从四面八方调13个师、30余万重兵分六路向徐州进行大包围,企图歼灭中国守军主力。日军这次所抽调的,均为其中国派遣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他们从华

北方面增派两个师攻韩庄和峄县,从西北方面包围台儿庄;又从华北派出第一军、第十四集团军南渡黄河,在开封东面的兰封(今兰考)切断陇海路,从西面威胁徐州;同时命令华中派遣军,用两个半师在蚌埠、怀远之间渡过淮河北进。到1938年4月中旬,日寇从晋西、华北、苏、皖各线调来的军队,均向津浦路南北两端集中,形成会攻徐州之势。

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也为台儿庄的局部胜利所陶醉,力图坚守徐州,因而调来了大量精锐部队,将徐州附近地区部队增至64个师又3个旅,共60余万人;同时,又将大批中央军主力置于豫东的归德、兰封一线,作为徐州的后援力量,摆出与日军决一雌雄的架势。当时李宗仁认为,以我军的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等有利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若不自量力与敌人作大规模的阵地消耗战,必蹈京、沪战场的覆辙。他的意见被否决后,不得不布置徐州会战。

4月上、中旬,日军增强了第五师、第十师的第一线兵力。4月16日和18日,第五师、第十师分别从临沂地区和枣庄峄县地区向第五战区鲁南兵团发起攻击。4月下旬,先后占领临沂、兰陵镇、四户镇、马头镇、郯城、肖汪等地,进入郯城西南至台儿庄以东地区。中国守军以重兵进行顽强抵抗和有力反击,连续激战至5月上旬,战斗呈胶着状态。此时,日军令第五师、第十师“扣住当面之敌”,牵制鲁南兵团;以第十六师从济宁南下,向砀山、唐寨地区疾进,从西面进击徐州;接着又以第一一四师向台儿庄方向推进,接替第十师之战线;以第十师于临城集中,西渡微山湖,从北面攻击徐州。华北方面军还以第十四师在濮县地区南渡黄河,经菏泽向兰封进攻,以截断中国守军陇海铁路线之交通。

与此同时,津浦铁路南段之日军亦做好会攻徐州的部署。4月下旬,以第一〇一师之佐藤支队由江苏东台向盐城、阜宁方向进攻,5月7日占阜宁;以第六师之坂井支队由安徽芜湖向巢县、合肥进攻,5月中旬占合肥,从两侧配合主力作战。其主力第九、第十三师在蚌埠附近地区集结后,于

5月5日开始并列北上,经蒙城、永城向徐州西南地区进攻,16日进入萧县附近地区,逼近徐州。在南京附近参战的第三师也随之沿津浦铁路急速北进,5月15日陷大营集之后,开始在第九师右侧支队配合下向宿县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守军在徐州附近地区逐次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难于抵挡日军的凌厉攻势,徐州已处于日军四面合围的险恶形势之下,中国守军处境十分危险。为了保存有生力量,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武汉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下达撤退命令,以刘汝明的第六十八军于徐州掩护撤退,以第二十四集团军留苏北,第六十九军及海军陆战队在鲁南、鲁中进行游击作战,其主力分五路向徐州西南方向突围。各路大军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撤向豫、皖之间山区。第六十八军在掩护各部撤退完毕之后,于5月19日放弃徐州。

在中国守军突围之时,日军乘机占领了徐州及其附近地区。尔后,华北方面军之第十六、第十师以及混成第三、第十三旅等部向西追击,5月24日陷砀山,29日陷商丘。6月2日,华北方面军下达了向兰封以西追击的命令,6月3日至7日先后进占杞县、太康、开封、中牟,10日轰炸郑州南面的平汉铁路,12日炸毁了新郑南面的平汉线铁路桥。为了阻止日军前进,经蒋介石批准,国民党军队于6月9日炸开郑州东北的花园大堤,黄河之水经中牟向东南方向奔流,夺贾鲁河而下。12日之后,日军第十四师、第十六师遭受洪水泛滥之威胁,乃向东撤退。花园口决堤虽暂时阻挡了日军的继续西进,但是造成黄河改道,使豫、皖、苏三省40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沦为泽国,近90万人葬身洪流,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并形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徐州会战是继淞沪、忻口会战之后中国抗日战场又一次大的会战。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兵力,历时5个月。虽然最后以中国军队撤退徐州而告终,但为掩护全国的战略转移,部署尔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四五个月的宝贵时间,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台儿庄大捷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但最高军事当局因此一战役的胜利,放弃运动战和游击战术,调集大军企图与日军在徐州附近决战,使会战后期陷于被动。幸而及时改变战斗方针,实行有秩序撤退,中国军队才未受大的损失。

台儿庄的胜利,首先应归功于军事指挥得当,及守军官兵的忠勇报国精神;其次,中共在战略战术方面的配合和协助,以及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援,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徐州会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从战略和战役上积极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敌人的后方构成了巨大威胁,迫使日军不得不以大量兵力维护其后方及交通要道,在战略上予友军以有力支援。

此外,八路军还进行了战役的配合。徐州会战打响后,朱德和彭德怀先后电令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聂荣臻等,派出得力支队“向津浦线袭扰”,积极“配合津浦北段作战”。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率该师所属一个旅东出津浦线,配合鲁南主要战线作战。这支部队以后在南宫一带与冀南特委相配合,建立起以南宫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台儿庄战役开始后,中共领导下的鲁南抗日武装多次破坏临城、枣庄间的铁路、公路,冀鲁边区部队破坏津浦线北段,并攻克庆云、乐陵等县城,这些战斗都直接支援了台儿庄苦战的友军。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与山东人民的大力支援也是分不开的。如滕县失守后,老百姓把许多来不及撤离的伤员隐藏起来,精心照料。临沂作战中,第五十九军官兵伤亡近万人,而前线只有三十几位军医,连消毒药水、药棉都很缺乏,当地群众既送饭、运弹药,又送盐水、酒等急需,表达了他们对抗日壮士的关怀崇敬之情。

正是由于上述多种原因,中国守军才得以在台儿庄取得光辉胜利,在徐州成功撤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