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史频道 >> 图书连载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

  王秀鑫、郭德宏 著  
  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2015年3月

内容简介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王秀鑫、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基于作者对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史料的积累,全面、准确、系统地记述了中华民族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了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总结和宣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

再版介绍

   作为一部高质量的全民抗战史,本书20年前出版后影响很大,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多次重印,并曾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总结和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弘扬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对这本《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进行了修订,以作献礼。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前言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本来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但是日本从19世纪后半叶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向邻国扩张,对中国进行侵略,使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发生了曲折。 1874年,日本侵略者寻找借口,派兵侵犯台湾,随后吞并原被中国保护的琉球国。 1894年,日本为夺取朝鲜并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乘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出兵侵略朝鲜,向中国的清王朝寻衅。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几个月内迅速占领东北,扶植起它的傀儡工具“满洲国”。随后,又一步步占领热河、察哈尔,侵入华北。到1937年7月7日,终于发动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阅读全部

第一章 局部抗战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逐步强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它们相互争夺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经过战争浩劫而更加贫困的世界各国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日益觉醒,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进一步加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波及工业、农业等各个经济部门,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剧烈震荡下,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尖锐地暴露出来,各国的革命运动出现新的高涨。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想方设法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强化对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各国采取的办法也不同。在英、美等国,垄断资产阶级企图实行经济改良政策来摆脱危机。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完全拋弃了资本主义仅有的一点民主形式,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大肆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成为最富掠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大行其道。

第二章 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抗战,经历了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曲折发展过程。七七事变以前的六年抗战虽然是局部的,但它是整个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后来的全面抗战作了准备。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抗战,是抗日战争的主体,战略相持阶段占了其中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以弱胜强,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御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的关键。全国各族人民的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是抗日战争能够坚持和取得胜利的雄厚基础。

最新连载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