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章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二、八一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15年05月26日13: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以后,又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把战火烧到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首都南京的门户上海。由于日军威胁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心脏地区,蒋介石为争取中国共产党出兵抗日,基本答应了共产党的要求,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一)八一三事变

日本在向华北调集重兵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出兵上海,伺机把战争由华北扩展到华中。早在7月11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上,海相米内光政就认为战争将波及全中国。7月12日,日海军军令部秘密制订了对华作战方案,确定第一阶段配合陆军进行华北会战,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进行上海作战,然后把战争扩展到华中和华南。7月16日,日本驻上海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得知军令部的上述意图后,向东京提出了《对华作战用兵的意见》,认为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为重要,因此应派5个师的兵力,进行京沪会战,攻占南京、上海。7月27日,日本海军省和军令部达成了《关于处理时局及准备的协议要点》,正式提出:鉴于今后形势有很大可能导向对华全面作战,海军应做好对华全面作战准备。7月28日,日本政府训令将长江沿岸的2.9万多名日侨于8月9日前撤到上海。8月8日,长谷川清遵照东京的指令,要求驻上海第三舰队做好应付事态扩大的一切准备,并重新部署了兵力。

8月9日18时30分前后,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与藏,肆意驱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内,与中国保安队卫兵发生冲突,当场被击毙,是为虹桥事件。日本立即以此事件为借口,提出撤退上海保安队、拆除所有防御工事等无理要求,准备进攻上海。8月10日,日本陆海军紧急磋商向上海派兵,并得到内阁会议的确认。8月12日,日本陆军省和参谋部提出计划动员30万兵力、8.7万马匹,并向上海和青岛各派两个师的派兵方案。同日,日本陆海军还达成了协同作战的协定。8月13日9时30分,日军在上海北站和北四川路之间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午后4时,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长官大川内少将下令向中国军队发动全线进攻。中国守军当即予以猛烈反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从此开始。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同时调集陆军和空军投入自卫战斗。当天,日本海军航空兵轰炸了中国华中地区的杭州、南京和南昌等城市。日本海军军令部给第三舰队下达命令,要求消灭当面的中国陆军及华中的航空兵力。是晚,在日本内阁会议上,内阁成员要求全面进行对华战争,迅速建立战时体制。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帝国政府声明》,扬言要对中国军队进行“惩罚”。同一天,日本国内开始第三次动员;日军参谋部下达了组建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任命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两个师,迅速开赴上海作战。

8月下旬以后,日本国内增援部队陆续抵达中国,投入华北和上海的作战。9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在讨论施政方针时,决定将“华北事变”正式改为“中国事变”。9月4日,日本召开第72届临时帝国议会,根据不久前四相会议的决定,以开幕式的天皇敕语代替宣战诏书,近卫首相也在会上发表施政演说,要求各界支持对华战争,建立举国一致的战时内阁和与紧急事态相适应的财政经济体制。至此日本迅速走上全面对华战争的道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