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章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十一、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日斗争

2015年05月26日14: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七七事变以来,日本侵略军向华北、华中和华南实施全面的战略进攻,中国大片国土沦陷,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在“寇深祸亟”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全国各行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群众团体以及海外华侨,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蓬蓬勃勃的抗日斗争。

(一)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抗日斗争

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他们一直积极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以后,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抗战爆发以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的“七君子”,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得以释放。出狱后的“七君子”,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抗战事业。8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2月,沈钧儒、李公朴等人在武汉创办《全民周刊》。1938年7月,两刊合并为《全民抗战》。邹韬奋还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开设生活书店50余处,出版发行抗战书籍,对宣传和动员抗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救国会的许多成员,还不畏艰险,投身于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斗争。在此期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致电国民政府,提出实行民主、动员人民抗战的八大政治主张。1938年3月,第三党通过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指出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民主政治,集中全国一切物力、人力,作长期抗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第三党的许多干部,还亲自参加了抗战,如黄琪翔担任了上海作战的第八集团军副司令。该党在武汉组织了黎明剧团和青年抗战工作团,创办了《前进报》和《抗战行动》杂志,积极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31年12月在上海创办《救国通讯》,主张抗日救国,“一·二八”上海人民奋起抗日时,黄炎培积极参加组织上海市地方协会,动员上海各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第十九路军抗战。全国抗战爆发后,职教社主张抗战、团结和民主,对推动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其他党派如乡村建设学会、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等,也以自己的力量投入抗日救亡工作,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战。

国民参政会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和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陶行知、王造时、史良、张申府、黄炎培、江恒源、梁漱溟、曾琦、左舜生、李横、张君劢、罗隆基、章伯钧、罗文干、陶孟和、张奚若、莫德惠、杜重远、王卓然、许德珩、张澜、陈嘉庚、邹韬奋、谭平山等,积极参加了国民参政会的工作。在1938年7月于汉口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上,他们与中共参政员及国民党中的民主派参政员一起,提出了很多拥护团结抗战的好提案。由中共参政员陈绍禹领衔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共有68人联署,会议将此提案与郑震宇以及王家桢的类似提案三案合并讨论。陈绍禹及青年党参政员曾琦等代表相继发言,热烈拥护政府抗战建国的政策。最后,全体起立一致通过《拥护〈抗战建国纲领〉决议案》,场内掌声历数分钟不止。参政员胡景伊等21人提出的《拥护政府长期抗战国策案》也获全体参政员起立通过。此外,邹韬奋、褚辅成、王造时、许德珩、梁漱溟等人提出的动员民众、实行地方自治、设立省参议会、救济灾民、乡村工作等提案,也获得通过。

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还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派同汪精卫投降派进行了斗争。救国会成员胡愈之曾发表《谨防疫病》等文章,抨击汪精卫的妥协谬论。在这次会议上,汪精卫先是唆使傅斯年、梁实秋等人在会下活动,企图在会上提出弹劾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的议案,以便由汪取而代之。遭反对后又指使汪派参政员李圣五、陶希圣提出《对德意外交采取分化方略案》,要求派参政员赴德、意两国游说,改善与德、意的关系。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请德、意出面调停,与日本妥协。这一提案遭到许多参政员的坚决反对。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历时10天,于7月15日闭幕。经过各党各派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了许多符合民意的决议,确定了“抗战到底,争取国家民族之最后胜利”的国策,宣布了“各党各派各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在这年10月至11月于重庆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和著名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派参政员一起,又针对投降派的种种妥协投降论调,开展了反对投降妥协的斗争。中共参政员陈绍禹提出的《拥护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加紧全民族团结,坚持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案》,痛斥汉奸亲日派,参加署名者达67人之多。救国会的沈钧儒、邹韬奋、史良、陶行知等,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章伯钧,乡村建设派的梁漱溟等著名人士都署了名。救国会参政员王造时等66人也提出了《参政会应发表宣言,拥护蒋委员长告国民书,号召全国同胞一致奋起继续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案》,国民党参政员胡景伊等,无党派参政员张一麟等,也提出了类似提案。针对投降派的妥协投降倾向和少数民族败类甘为汉奸情况,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史良、章伯钧等21名参政员连署提出了《严惩汉奸傀儡案》。经过斗争,该提案被改为《日寇未退出我国土前不得言和案》,获得通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