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二章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十一、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日斗争【5】

2015年05月26日14: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五)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

华侨是支援祖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漂泊海外定居的1100万华侨,在祖国危难、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以对母亲的赤子之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义愤,同仇敌忾,团结战斗,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对祖国抗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来,海外华侨即组织了2000多个抗日救亡团体。

全国抗战爆发后,占全部华侨总数80%的南洋地区华侨,迅速开展了援助祖国抗战的群众性活动。1937年8月14日,南洋地区统一的华侨救亡团体—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此后,南洋各地华侨救亡团体相继成立。1938年10月10日,南洋各地45个华侨团体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选举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总会下设分会68个,所属团体遍布南洋各国。欧洲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七七事变以前就开展起来,英、法、德、荷、比、葡、瑞士等国,都建立了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性的华侨抗日救亡组织。1936年9月,在陶行知等人的帮助和推动下,成立了全欧华侨救国联合会。全国抗战开始后,该组织在欧洲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继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侨居美洲的华侨,成立了华侨筹饷会、抗敌后援会、华侨救国会等。纽约市的华侨成立了纽约华侨救济总会。在美洲的其他地区,如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巴拿马、古巴、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先后建立了华侨支援祖国抗日的团体。

世界各地华侨在建立、健全各种抗日救亡组织的过程中,还创办了众多的报纸、期刊,作为自己的喉舌,为祖国的抗日战争呐喊。其中颇有影响的,在巴黎出版的有《全民月刊》、《联合战线》、《祖国抗战情报》等;在英国出版的有《解放》、《民主阵线》等;在比利时出版的有《抗战消息》;在苏联出版的有《工人之路》;在德国出版的有《抗联会刊》、《反帝战线》、《反帝斗争》、《海外论坛》、《中国出路》等12种;在纽约出版的有《华侨日报》、《五洲公报》、《先锋报》等6种;在旧金山出版的有《世界日报》、《学生周刊》等;在曼谷出版的有《曼谷日报》、《华星日报》、《华声报》、《民国日报》等;在菲律宾出版的有《菲岛华工》、《战时店员》、《学生战线》、《民号周刊》等;在越南出版的有《国民日报》;在马来亚新加坡出版的有《星洲日报》、《本坡要闻》、《马来亚要闻》、《南洋要闻》、《南洋商报》等。其中由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对海外华侨的舆论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

广大华侨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积极开展了抵制日货和不与日人合作运动。在马来亚,各地华侨组织发起救国连锁运动,其内容包括“禁止买卖日本货,不卖货给日本人,不为日本人工作”等。每逢有日本船只到港,都派人检查,平时组织锄奸团四出巡查。一经发现日货,即进行查处。在泰国,各华侨商家议定,宁可没有利润,也不出售日货。过去以购销日货为主的商家,一律改为国货或欧美货。工作在码头、车站的侨民,也都自动组织起来,盘查有无日货。在缅甸,1937年10月10日,各华侨团体组织了抵制日货大游行。在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地区,抵制日货和不合作运动也此起彼伏,使日货成为过街老鼠,日本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

捐款献金是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主要方面。南洋华侨以特别捐、常月捐、娱乐捐、纪念日劝捐、货物助赈捐、卖花卖物捐、舟车小贩助捐等形式,筹捐赈款,奉献祖国。华侨的捐款完全是群众性的自觉自愿的行动。“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家庭主妇捐献节省的菜金,孩子们捐献节约的糖果钱。据统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海外华侨月捐达到1350万元,其中南洋华侨月捐总数居世界各洲之首,平均达到734万元。如果以个人平均每月捐款数比较,则美国华侨居冠,平均每人每月捐款约5.6美元。新加坡爱国华侨胡文虎,一次慷慨捐国币200万元。爱国华侨李俊承,捐款10万元购买救国公债。华侨领袖陈嘉庚按月捐献国币2000元,直至抗战胜利为止,后来又捐200万元供扩充学校的基金。菲律宾爱国华侨李清泉,带头认购救国公债40万元。仰光华侨叶秋连,将全部首饰财产变卖捐献。古巴华侨举行“一碗饭运动”,将省下的饭钱支援祖国抗战。美洲著名华侨领袖司徒美堂,先后在美国、古巴、秘鲁、巴西、加拿大等国,为祖国抗战募集资金。秘鲁华侨仅7000余人,至1938年底即捐款达280万元。1938年元旦,美国旧金山华侨在一天之内就献金3万多美元。1941年8月14日,印尼巴达维亚华侨庆祝祖国航空节,一天就募得献金合国币630余万元。以上华侨捐款和汇款,在1939年达13亿元(其中捐款1亿多元)。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行公债30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11亿元,占发行公债额的1/3强。在国家经济因战争受到破坏、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华侨对祖国的这一大批捐款汇款,对抗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侨向祖国捐物献物的数量也是惊人的。他们捐献的飞机、汽车、衣物、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祖国抗战前线。1938年,仅菲律宾华侨就捐献飞机50架,旧金山华侨捐献飞机10架。

新加坡一个商埠,华侨捐献运输汽车40辆。美国纽约和缅甸华侨,各捐献救护车、运输汽车百余辆。1938年秋至1939年夏,华侨捐献的寒衣、暑衣、蚊帐有1000余万套。华侨得知祖国一些地区流行疟疾,立即捐献上亿粒的奎宁,以应急需。据统计,在抗战的头3年里,海外侨胞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余辆,大米1万袋,药品、服装、胶鞋及其他用品共计3.5万元。

华侨除以上述行动支援祖国抗战外,还有不少人归国请缨杀敌,奋战于疆场。全国抗战一开始,各地华侨就掀起一股回国服务、参军参战的热潮。在印尼,当招募救护人员的消息在报上刊出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报名者竟有400余人,大大超过预定数目。在泰国,当华侨得知祖国急需技术人员和汽车司机后,立刻有300多人报名应召。在马来亚新加坡,许多著名医生放弃自己开办的医院、诊所,率领医务人员回国参加救护队。在菲律宾,华侨们踊跃集资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先后组织了4批战地服务团回国。参加回国服务团体的华侨,在祖国抗战的各个战场上吃苦耐劳,救死扶伤,有的甚至光荣牺牲,为祖国的抗战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修筑滇缅公路时,国内人才奇缺,无法满足对大批技术熟练的司机、修理人员和护路技术人员的需要。华侨领袖陈嘉庚知道后,亲自出面,通过南侨总会在华侨中招募司机和技工。南洋华侨报名者达数千人,最后批准了3200人分9批先后回国服务。他们在环境恶劣、疟疾流行和日军飞机不断轰炸的情况下,团结全体驾驶人员,以顽强的拼搏,使长达1164公里的滇缅公路,成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持每日军用物资输入量不低于300吨,有力地解决了前线部分抗战物资的急需。

在中国空军的驱逐机飞行员中,华侨约占半数以上。他们怀着仇恨的烈火,驾驶战鹰在祖国神圣的领空打击日本空中强盗。仅菲律宾一地,就有26位青年回国参加空军。华侨飞行员在保卫祖国的空战中,创造了振奋人心的战绩。1937年8月14日,日军王牌鹿屋航空队18架飞机两批由台湾起飞,窜入广德、杭州等地上空,企图袭击中国空军基地。归侨飞行员陈瑞钿、雷炎均、黄泮扬、苏英祥、黄新瑞等与国内飞行员一起驾机迎战,以3比0大胜日机,一时名震中外。1938年,陈瑞钿在华中的一次空战中,遭到3架敌机围攻,当弹药耗尽,无法再向敌机攻击时,他毅然与敌机相撞。由于日军飞行员胆怯躲避,两机翼相擦同时坠地,陈瑞钿敏捷跳伞负重伤。

在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青年参军的人数也相当可观。据广东省的统计,归国参战的粤籍华侨约4万人,美洲和澳洲等地华侨约1000人。广州失陷以后,中共广东省东南特委在香港组织一批华侨和港澳工人,回到广九铁路沿线的宝安地区,和当地人民相结合,组成惠东宝人民游击总队和东莞模范壮丁队。仅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就有50多人参加了惠东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据统计,抗战期间先后加入东江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华侨及港澳同胞在1000人以上;加入琼崖游击队的有200多人。加入抗日军队的华侨青年经过战争的磨炼,许多成为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或军事指挥员。印尼归国华侨女青年李林,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即成为八路军一二〇师第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她能骑善射,智勇双全,带领游击队取得多次战斗胜利,并缴获了百余匹马,武装成一支精悍的骑兵队,到处袭击日伪军据点。敌人对她恨之入骨,到处张贴布告,巨额悬赏要取她的头颅。但是,李林的名声越来越大。1940年,李林在率骑兵掩护大部队转移中,她的坐骑“菊花青”中弹倒地,身边的战友也相继牺牲。李林不顾自己前胸右腿多处负伤,挺身而起,双手举枪,接连毙敌数人后,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成为闻名遐迩的抗日女英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