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红色教育基地系列报道·趋势

让红色精神照进现实

记者 刘云

2015年06月05日16:4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让红色精神照进现实

大别山干部学院学员走“志仁小道”。

河南省委组织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员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展体验教学——下农田。

学员在江苏盐城大纵湖抗日影视基地开展情景教学。

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学员在蒙阴教学点重温入党誓词。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各地红色教育基地提供)

焦裕禄干部学院、杨善洲干部学院、“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新时期党性教育基地……近年来,一批新的党性教育特色基地陆续亮相。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党性教育愈加重视,红色教育基地兴建热潮迅起。

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在山东调研时强调,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补好精神之“钙”。

放眼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发挥了哪些作用?雨后春笋般的建设大潮下,红色教育基地如何建出特色?展望未来,如何让红色精神照进现实?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部分红色教育基地。

一种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新形式

曾经,这里是四川省北川县最繁华的街道,路边的县委大院有一座十几米高的大门,正前方的办公楼总是一派繁忙。而今,眼前被泥石流掩埋的县委大门不足一米高,办公楼在距离原址100多米的泥土中露出楼顶一角,进门左侧的县委礼堂则已完全消失在视野中。

尽管“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7年,尽管之前看过不计其数的新闻报道,4月1日,走进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不足十分钟,记者已泪流不止。党员干部迅速担当组织救灾的一个个事例,此刻带来的震撼前所未有。

“这就是现场教学的效果,即使是同样的故事,身临其境对心灵的触动也远大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北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文峰说,与党校、行政学院等传统培训机构相比,红色教育基地首要作用就是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让学员感受更真实更强烈,让党性教育更能触及灵魂。

对于现场,只靠看是远远不够的。记者从多个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了解到,现场教学均配有老师,听完讲解员对人物、事件的介绍,还要由老师进行点评,对相关理论深入讲解。

这正是红色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景点的显著区别。“如果没有配套的现场教学课程,有的人就是走走看看,没有足够了解,更谈不上深入思考;有的人只是听了事迹,没有剖析讲解,党性教育作用远远不够。”多位红色教育基地负责人表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从各地组织部门收到的学员反馈来看,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课程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对学员的吸引力更强,学员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普遍高于传统培训模式,学员的印象更深刻。

在教学方式上,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的有益补充。“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现场教学、重新体验等方式,在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贺景平认为。

有必要建设红色教育基地迅速成为共识,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之间的合作也快速达成。今年,中央党校每期县委书记研修班都将安排3天时间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展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

必要性还来自于另一种现实因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国家级的干部培训机构,远无法满足全国庞大的干部培训需求。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热潮由此起势。

建出特色,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

热潮之下,红色教育基地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井喷式发展背后,社会上的关注和疑问相伴而生。

基地之间是否存在同质化?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调研员简奕认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红色教育基地大都依托于一些革命精神诞生地,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战精神等。事实上,每段历史展示的是党性的不同侧面,但一些基地没有真正把区别于他人的原生态故事挖掘出来,培训内容与其它基地差异不大。”简奕表示,这种同质化现象其实是应该避免,也是能够避免的。

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布局,确定各基地的不同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这是各方对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的最大期待。如何布局?省级层面已有尝试——

河南省委组织部在对全省红色教育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后,集省市县三级力量共同创建全省共享的“三学院三基地”: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三学院三基地”拥有的红色教育资源涵盖了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利用各历史时期加强党性教育的培训链条。

重庆市采取了“联线”的资源统筹方式。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以及22个现场教学点,共同组成了“红岩联线”,由专门成立的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根据不同主题,重庆红色教育资源被划分为5大教学区。以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革命纪念馆新馆为依托的第一教学区,突出抗战精神。第二教学区突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威武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主要依托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监狱旧址、白公馆监狱旧址等。第三教学区围绕统战文化,旨在培养学员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和衷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第四、第五教学区分别依托新华日报总馆和文物库房的历史文物。

“我们的红岩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弘扬的是‘大红岩’。”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告诉记者,红岩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不只是众所周知的江姐等革命烈士的故事,也不只体现在红岩村。

“红色教育基地并非多多益善,要讲究成本效益,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科学规划、互为补充,发挥集成效应。”重庆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王平表示。

“主管部门应在时间、地域、内容等方面对基地建设进行规划。”江苏省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庄兆林认为,基地布局应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主题,以实现红色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

党性教育资源统筹的另一个关注点在基地与党校之间。“党校和基地不能各干各的。”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罗晓梅认为,二者要统分结合,形成互为补充的培训格局。她认为,党校与基地在干部培训工作中有不同职能,党校多是提高综合能力的系统性培训,时间长、内容多;基地则是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对党性教育的某一方面进行生动深入阐释,解决党性教育入脑入心难的问题。“二者不能脱节,也不能把红色教育基地建成‘第二党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