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外公张闻天的最大心愿

2015年06月16日07:12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外公张闻天的最大心愿

庐山会议前的张闻天

■口述 张秀君(张闻天外孙女)

外公生前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他在逆境中写的文稿有一天能够“到会上谈谈”或者出版,对人民作点贡献。所幸这个愿望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实现了,他一生的理论创造,也成为党的宝贵财富。 ——张秀君

张闻天小传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34年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及外交部副部长等职,于1976年7月1日逝世。

节俭外公也有“奢侈”时

我母亲1922年在上海出生。当时,外公张闻天在上海任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编辑。1925年6月,外公加入共产党后,从此远离家人、远离故乡上海,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一直没有跟在外公身边,嫁给我父亲后,成为家庭妇女。我父亲也是普通的工厂工人,父母一共生了7个子女,家庭负担很重。

1955年夏,外公张闻天刚结束驻苏大使之任,大概是念及我母亲子女多,为了减轻我母亲的负担,也可能是对自己长年不在家,没有照顾到女儿的一种补偿心理,他把我这个大外孙女接到了北京。那年,我9岁,从此开始了在外公身边的生活。

我在北京外公身边待了5年,这时外公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外公、外婆对我非常关心呵护,但并不娇惯。因为他们工作繁忙,我被送到学校寄宿,每周六回家。学校在海淀,家在景山,每次回家需乘两部公交车,周末回家公共汽车拥挤异常,当时北京的售票员就有那本事,每到一个站头,就从车上下来收乘客的票,然后再最后一个挤上车。我人小,挤不过别人,但只要站在售票员前面,她总是能把我推上车。当我转了两部车到家后,总是天色已晚,样子可怜兮兮,印象中我对外公不止一次说过乘车的窘境,但外公从来没有让我乘过他的专用车。他说:公家配给他用的车是为工作需要而配置的,别人是不能用的。我当时人小,听这些道理似懂非懂,到大了以后才明白:这是外公教我不搞特殊化。

当时北方学校里的伙食很简单,经常是大白菜居多,面食常吃窝窝头。我每月只有车钱,没有零花钱,衣着朴素,甚至比普通人家的孩子穿得还差。外公自己也是,内衣都是补丁,只有接待外宾时,他才会拿出七成新的中山装熨一下再穿。有一次,外交部要给他家里换新家具,被他一口拒绝。他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人家坚持为他修理后还铺了新地毯,事后,外公悄悄把旧地毯换回来,将新地毯退了回去。还有一次,外公和警卫一起散步,一个不认识他的人上前和警卫打招呼,还误以为外公是警卫的乡下亲戚。

外公也有“奢侈”的时候,那就是买书。他是个爱书如命的人,他的习惯是休息日跑书店,当他集中注意力选书的时候,我也趁机选书,不知不觉就是一摞。付钱的时候,外公、外婆从来不说我什么,他们喜欢爱看书、爱学习的孩子。记得我在小学里有一篇作文,被选为范文,学校出了一本油印小册子,把这篇文章也收了进去,外公看了以后,非常高兴,笑着说:“我们的秀君将来是个文学家啊。”

讲了真话,就不会后悔

在北京的日子过得很快,一眨眼,我将要升入初二了。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外公的政治生涯,也改变了我后来的生活。1959年,外公在庐山会议的发言让他受到批判,外公被撤消了外交部副部长的职务。

那个暑假,我和外婆在北戴河久等外公不来,回到北京,才知道庐山会议上的政治风暴。外公一进家门,外婆就急切地问他犯了什么错误:“你搞外交工作为什么要在经济问题上发言?”外公语气上稍微有些激动,他说他非讲不可,老百姓没有饭吃,经济这样搞下去怎么行,人民生活怎么得了?他完全意识到此时讲这些,需要顶住压力,但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心促使他要讲缺点,要讲真话,所以,他并不后悔。

撤销职务首先给他带来了生活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再不用每天去上班,几乎停止了所有的对外交往。一位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从此开始了一种无可名状的孤寂的晚年生活。后来几经申请,他才到经济研究所当了特约研究员。“特约”的意思,就是并不担负实际的研究任务,有个地方领工资、过组织生活而已。

这些变故之后,外公认为把我送回上海父母身边,更有利于我的成长。于是,我离开外公,回到上海继续读书。外公关照我的父母:把我送到工人子弟学生多的学校,他要让我在人民中间,继续过普通人的日子。

十年浩劫期间,我们与外公失去了一切联系,他在“文革”中的境况,只能从媒体、大字报中获得只言片语。1974年下半年,我们接到外公自广东肇庆寄来的信。这时才知道,自1969年10月起,他就被流放到那里了。用外公自己的话说,过了5年孤寂闭塞的生活。那时他也已是一个七旬老人了。

1974年夏天,周总理批示允许外公参加地方上的党组织生活与工作,同时也允许亲属前往肇庆,我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去的。我到肇庆的时间是1975年的初春,当时我30岁,在上海一所中学做教师,是利用74届学生毕业分配后的两周休假时间,乘火车,再换长途汽车到肇庆的。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外公外婆的艰难处境,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两位老共产党人的坚强和信念。

推荐阅读:

被人忽视的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上的十大贡献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究竟担任什么职务?

张东燕:爷爷张闻天当年苦追奶奶 毛主席做媒

张闻天广东肇庆“流放”记 逆境中不消沉

张闻天与毛泽东 王稼祥组成中央队3人团 为何与博古矛盾加深?


>>点击图片进入有奖竞答活动页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谢磊)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