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第四节、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3】

2015年06月17日10: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绥远抗战与全国援绥运动

1936年11月爱国将军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继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后,中国军队又一次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绥远抗战获得重大胜利,挫败了日本侵略者吞并绥远的计划,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掀起了援绥抗日热潮。绥远抗战成了七七卢沟桥抗战的先声。

1936年春,日军指使伪满军侵占中国察北六县,同时还派遣大量军官担任伪军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指挥,补给大批军需品。令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部驻嘉卜寺,李守信部驻张北及庙滩,王英部驻尚义,伪蒙古军第7师驻百灵庙,并抽调伪满骑兵5000人由热河东部开驻察北多伦、平定堡地区,企图集中兵力侵占绥远。

1936年6月,日本派其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访问”绥远。板垣拜见了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在对他进行一番恭维后,即要求傅“改善”日中关系,并说日本将给予全力支持。傅作义正告板垣:华北是中国的领土,绝不许任何人出来搞一个独立局面。内蒙和绥远都是中国的领土,不许任何人来分割独立,也不许任何人来侵占蹂躏。板垣的“离间”阴谋没有得逞。1936年8月7日,伪蒙军李守信部约两万人进犯绥东陶林。10日,日军由热河开抵张北。8月14日,毛泽东致函傅作义,指出:“迩者李守信卓什海(卓什海即卓特巴札普,当时任伪蒙古军副司令)向绥进迫,德王不啻溥仪,蒙古傀儡国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他还指出:“近日红军渐次集中力量加厚,先生如能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b毛泽东还希望互派代表,速定抗日救亡大计。傅作义得此信后,更加坚定了抗日救亡的决心。15日,伪军进犯集宁,遭到傅部的坚决反击。

1936年11月5日,日军在嘉卜寺召开侵绥军事会议,决定集中兵力向绥东进犯,企图侵占红格尔图后,直迫绥远省会归绥。同日,德王和卓特巴什普以察境蒙政会正副委员长名义向傅作义发出宣战性通电,对绥远当局进行无端指责,向傅作义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并威胁说:绥远当局如不反省错误并满足其要求,由此而演成的任何事变,均应由绥远当局负责。对德王的挑衅,傅作义给予迎头痛击。

11月5日,王英部1500人对红格尔图展开猛攻。傅作义率部反击,振奋全国人心的绥远抗战爆发。晋绥军在绥远抗战中表现得英勇顽强,在三天内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击。18日零时,晋绥军利用里应外合,在红格尔图前线发起全面进攻,激战至上午7时,敌人溃败而逃。这次战斗进行了七天七夜,晋绥军阻止了敌人对红格尔图的进犯,击毙敌军100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甚多。伪军侵犯红格尔图受挫后,田中隆吉企图增兵伪蒙古军驻地百灵庙,准备以此为基地再次组织反扑。11月16日,在洛阳的蒋介石致电阎锡山,让阎“即令傅主席向百灵庙积极占领,对商都亦可相机进攻。”并说不如此“则绥远不能安定也。”傅作义迅速调集部队,向百灵庙方向进发,23日晚10时发起总攻,24日上午收复百灵庙。随后,晋绥军还收复了敌伪军盘踞的百灵庙以东的另一个战略要地—大庙。12月中旬挺进到绥东前线南壕堑一带。百灵庙的收复,绥远抗战的胜利,震动了全中国。它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全国各界立刻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援绥运动,抗日救亡运动随着绥远抗战的胜利再度掀起高潮。

11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贺电给傅作义,称:“足下孤军抗日,迭获胜利,日伪军不能越雷池一步,消息传来,全国欢腾,足下之英勇抗战,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为中国军人争一口气”。中国共产党还派出代表团赴绥慰问。

国内外向绥远前线抗日将士祝贺与慰问的电信,如雪片飞来。北平、上海、天津、西安、武汉等大城市的人民团体代表,携带慰问品和捐款,到前方慰劳军队,款200余万元。北平学生为节资援助绥远抗日将士,发起绝食一日活动;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向绥远军队捐赠大批医疗药物;上海著名民族资本家王晓籁、民主人士黄炎培亲临绥远前线慰问抗日将士。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前往绥远的慰问团80余个。南京救国会推动国民党政府中的上层人士如孙科、张继等发起援绥抗日运动。在南京召开

了各界人士参加的援绥大会,大会通过成立了“首都各界援绥后援会”。这次大会使南京的救国运动出现高潮。绥远抗战的胜利,也推动各地方实力派走向抗日。在陕甘的张学良、杨虎城受绥远抗战胜利的鼓舞,更加坚定了联共抗日的决心,他们向蒋介石“请缨杀敌”,援绥抗日,遭拒绝后,毅然发动兵谏,组建抗日援绥联军。主政冀察的宋哲元在绥远抗战鼓舞下,公开发表不屈服于日方压力、力保国土的讲话,对日态度更趋强硬。西南的李宗仁、白崇禧在绥远抗战爆发后发表通电,要求把出动攻击西安之中央军,从速转开绥远前线,将“广西军一部北上援绥”。a广东的余汉谋支持其部下王庆贞组织“出察援绥军”,准备北上援绥。伴随着一二·九学生运动和傅作义部的绥远抗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一浪高于一浪。它表明,全中国人民已经普遍觉醒,团结抗日,拯救危亡已成为全国上下一致的呼声与愿望。日本侵略者如若再胆敢深入侵略中国一步,遭到的必然是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猛烈抵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