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登高一呼,唤起民族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

——透过抗战烽火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觉醒中的历史担当与博大胸怀

2015年07月27日09:46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登高一呼,唤起民族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

写在前面

历史进程的答案,总有许许多多的细节可以见证。

“愿拼热血卫吾华”,这是左权牺牲后朱德含泪题写的悼诗。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太行山十字岭突围时壮烈殉国。公祭那天,“为左权将军报仇”的呼声响彻云霄,当场就有5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八路军。

“还我河山”,这是洪麟阁牺牲前用鲜血写下的战斗檄文。1938年10月15日,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兼第3路总指挥洪麟阁,在率部与日军交战时身负重伤。他忍痛扯下一块树皮,蘸着鲜血写下这几个大字……

透过抗战烽烟中一个个感天动地的细节,我们不难发现英烈们慷慨赴死的动力之源:为民族而战,为国家而战!积贫积弱的中国之所以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历史担当,唤醒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此,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迸发出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开启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征程。

面对国破家何在的血淋淋现实,中华民族需要靠一种力量力挽狂澜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乱世做人,简直不是人。”这是日军占领上海后,小学教员姚稚鲁于逃难途中写给妻子信中的一句话。受时局所迫,生活难以为继,姚稚鲁决定独自到内地找个落脚处,再接来妻女团聚。没想到,家人除了收到他寄来10余封述说艰辛的家书之外,再无一丝音讯。

姚稚鲁的经历是当时国人悲惨命运一个缩影。据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时期各省市难民及流离人民总数超过9500万人。

何止流离失所。万人坑、无人区,细菌战、毒气战,四处抓劳工、强征慰安妇……日寇铁蹄过处,山河喋血、家园破碎、生灵涂炭、文明尽毁,中华民族历史掀开最为黑暗的一页。

还有什么兽行比这更令人发指?2014年,中央档案馆公布了一批日本战犯的罪行供述。仅相乐圭二1人,就参与杀害我同胞831人、伤害519人,强奸妇女34人。此人1937年4月驻扎伪满洲国三江县,一路从少尉小队长升至警备队长、大队长,其升迁之路铺满了我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的鲜血!

还有什么屈辱比这更无以言表?日军在占领区实行疯狂抢掠,肆意残害百姓。一位家住东北的老人回忆:“那时,中国人吃大米,都会被鬼子当作‘经济犯’抓进监狱。”

国人多只知1931年那个悲怆的九一八,却不知此前一年,还有个同样悲怆的九一八。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出兵华北通电,投向正忙于蒋冯阎中原大战的蒋介石阵营。随后,东北军每3小时发一列车运兵南下,仅用1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对华北、平津的占领。由此也造成东北防务日益空虚。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军阀派系林立,彼此征伐不休,给了侵略者可乘之机。占领东北之后,日军又步步进逼,使中国丧失了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冀察两省大部分主权。

面对国土的大片沦丧和政府的屈辱退让,抗日救亡运动在各地蓬勃兴起。从1931年9月末开始,先后有数万名学生代表组团到南京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迫使蒋介石多次出面答复质问。然而,学生们满腔热血而来,换回的却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训导”和一次次镇压。

倍感屈辱、备受压制的还有爱国将士。1933年,长城抗战失利,日军以破竹之势进逼平津。冯玉祥、吉鸿昌等不满国民党对日妥协政策,愤而组织抗日同盟军。经过浴血奋战,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察东4县。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几个月后便在国民党政府的重兵围剿、分化瓦解,以及日伪夹攻下惨遭失败。

多少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报国无门,多少奋起抗争的热血将士壮志难酬!

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曾以“梦想”为题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广发通启。清华大学教授俞平伯在回复中用了一个无比激愤的反问:“我们的英雄又不知在何处?”

没有惨痛的血泪,就没有民族的觉醒。对此,教育家晏阳初有一番深刻评论:“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

民族在呐喊,历史在拷问。在那个山河破碎、暗无天日年代,整个民族都渴望有先进的政治力量,为中国顶天立地,领民众力挽狂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