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追寻,寻找的是终身的信仰,灵魂的归宿
一个不识字的孤寡老汉,在苦苦寻找党员身份的这70年里,有过多少曲折、遭过多少冷遇,我们今天想完全了解已不可能,但总能想象得到那有多艰难。
他找过当年的党小组长韩忠泰,找过几任村支部书记,还找过镇上领导,但是大家谁也无法证明他的党员身份。
绝望中,有人跟他说:“你不是有入党介绍人么,他肯定能给你证明。”
于是,张道干开始到处寻找一位叫马振藻的人。
身体好的时候,他就自己到周围村里转,挨家挨户打听;身体不行了,就让侄子陪着他一起找。这些年,他们问遍了方圆几十公里内村庄的老人。最近两年,张绍宝还在网上发布寻人启事。
但是,张道干不识字,他光知道入党介绍人叫什么,却不知道“马振藻”到底是哪三个字。“我们一开始以为是‘马振早’,找了好几年才知道弄错了。”张绍宝说起找人经历,连连叹气,“不少人冷嘲热讽,唉,也就是大伯坚持要找。”
1998年,张道干生了一场重病,连续11天粒米未进。精神恍惚间,老人念念不忘的还是找党的事。“他淌着眼泪说,这一辈子算是‘白瞎’了,‘打鬼子’的历史没了,党员身份也找不到了。”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张绍宝,“我真没想到,大伯对这事这么看重。”于是张家其他人也加入到寻找马振藻的队伍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年初,一篇讲述张道干和马振藻一起抗日故事的文章,被马振藻的儿子看到,双方由此取得联系。7月中旬,通过央视《等着我》栏目,张道干和马振藻的妻子杨美田相聚在北京,两位分别70年的战友终于重逢。
尽管马振藻已于1991年去世,但杨美田明确表示,自己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对张道干入党的经过知根知底,愿意为其证明党员身份。
张道干,这位70年来都在寻找党员身份的耄耋老人,当场老泪纵横:“老大姐,我总算找到你们了!总算找到组织了!我满足了……”
采访中,我们问他:“你为啥非要找回这个1942年入党的党员身份?”
老人有些激动,往地上杵杵拐杖:“我咋能不找嘛!”
曾经帮助张道干认定老兵身份的泗洪县人武部政委朱长春,颇有感慨:“一个党员的身份,对于张道干来说,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物质财富。只有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才会这么看重这个身份、珍惜这份荣誉。”
张道干,一辈子清贫,一辈子正直,一辈子都在寻找党员身份。他一生所追寻的,是信念,是归宿。
对比起这个执着得有些“杠头”的老人,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是否配得上“党员”这个称号?我是否做到了党旗下许下的誓言?我是否从心底去信党、爱党?
这些反省和思考,是老兵张道干带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采访结束后,记者联系到泗洪县委组织部负责同志。据悉,他们已经对张道干的情况有所了解,7月底已派专人到村里了解情况。目前,他们正按照规定程序,整理为张道干落实党员身份一事的相关材料,即将上报江苏省委组织部门。本报将继续关注。
![]() | ![]() |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