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战地的号角
抗战文艺演出小分队也是一支抗战的队伍,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没有文化军队的配合,我们的斗争是不能成功的。
当时,延安有一支规模浩大的文艺大军,一是原来陕北苏区的文艺队伍;二是来自中央苏区的文艺队伍;三是从国统区来延安的大批文艺家,其中不少是作家、文艺评论家、戏剧家、词曲家、摄影家、电影家。据统计,抗战期间延安的文艺团体达70多个。在抗日救亡的政治背景下,1937年11月,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次年又成立了边区文化界抗战联合会。自1940年1月,边区文协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戏剧演出团体大批涌现,主要有人民抗日剧社、抗战剧团、西北战地服务团、民众剧团、鲁艺实验剧团、烽火剧团、工余剧人协会、青年剧院、延安杂技团、西北文艺工作团、延安平剧研究院等。
八路军129师德先锋剧团
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郭沫若主持的以进步文艺工作者为主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积极开展抗战文艺运动,足迹遍及中国和东南亚,产生了很大影响。
抗战时期的人民抗日剧社
晋察冀边区有一大批活跃在敌后的文艺尖兵,如抗敌剧社、火线剧社、战斗剧社、战线剧社、七月剧社(奋斗 剧社)、冲锋剧社、火线剧社、北进剧社、前锋剧社、前进剧社(创造剧社)、前卫剧社、前哨剧社(国防 剧社)、挺进剧社、长城剧社、尖兵剧社、华北联大 文工团、铁血剧社(群众剧社)、回民支队抗战剧 社、新世纪剧社等。
(选自2015年第41期《学习活页文选》,原载《党建》杂志)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