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抗战英雄谱:忘身而战【2】

扶满 谷延飞 闫荣琦 等

2015年08月28日14:06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抗战英雄谱:忘身而战

张自忠:一日不死,尽吾杀敌之责

汉江蜿蜒,流淌在秦岭山脉南麓,滋养着沿江两岸勤劳朴实的人们。这滔滔不绝的江水,也传唱着抗日名将张自忠的英名。

75年前,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侵犯这片土地时,身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带领部队迎着敌人的炮火誓死抵抗,直至为国捐躯。

75年后,在张自忠将军的殉难地——湖北宜城的十里长山,一座纪念园正式向公众开放,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日当空,矗立在山脚的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轻抚纪念碑,凭栏远眺,张自忠将军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伟岸形象,感染着每一个人。

“祖父殉国时,我尚未出生,但多年来在阅读史料和寻访当年亲历者的过程中,祖父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纪念园开放时,张自忠将军的嫡孙张庆成,特意前来扫墓。他告诉我们,75年过去了,祖父在他心中的印记,从未淡却。

这一印记,同样也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里。

追寻张自忠将军战斗的足迹,记者来到位于山东临清的张自忠纪念馆,一个关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战斗展区,让人热血澎湃——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陷,张自忠被任命为喜峰口第29军前线总指挥。3月9日,日军先头部队攻占喜峰口东北制高点孟子岭,张自忠部陷于被动境地。3月11日,张自忠派出数百名擅长刀术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组成大刀队,在当地老百姓的带领下,沿山间小道绕至敌人后营,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方今寇益深矣,国益危矣,吾辈军人责亦重矣。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止。”张庆成念着祖父抗战期间写给家人的一封信大声说道,“祖父只要上战场,必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祖父每次出去打仗之前,都会写一封遗书。1940年5月,在十里长山的那场战斗中,他留下了最后一封遗书。”张庆成拿出自己翻拍的信件,声音有些哽咽地读道,“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1940年5月16日,十里长山到处是枪炮声,整个阵地都笼罩在火海之中。日军集中五六千人的兵力、30余门大炮、数十架飞机向张自忠镇守的阵地发动猛烈攻击,而张自忠手中可战之兵仅1500余人。张自忠严令:“死守阵地,子弹没有了,用手榴弹炸,用刺刀刺,用大刀砍,用石头投,用拳打脚踢,最后用牙咬,坚决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当时大家都劝祖父突围,他却说,‘我奉命追击敌人,绝不能自己退却!’到下午两点半以后,南面的一个山头被敌人攻陷。此时已经有伤在身的祖父怒吼一声,跃过土坡冲上前去,谁也拉不住。敌人的机枪不停地射击,战况惨烈万分,祖父身上多处中弹。弥留之际,他告诫身边的将士,‘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谈及当年祖父壮烈殉国的场景,张庆成泪如雨下。

“张自忠将军身上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临清市张自忠纪念馆讲解员齐观凤介绍说,张自忠将军在南瓜店牺牲后,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他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驻足张自忠纪念馆大厅,凝视着“尽忠报国”的碑文,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张自忠将军在抗日战场上做到了“武官不惜死”,他的满腔热血忠勇,早已在国人心中铸就了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时光流转,张自忠将军的精神长存。时至今日,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都建有张自忠路,以此表达着对英烈的尊崇与纪念。

(本报记者 扶满 通讯员 谷延飞、闫荣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