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老庄82壮士传奇【3】

王贞勤

2015年11月04日10: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只为烈士不再无名

在刘老庄战斗中,新四军指战员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战后,伪淮海省省长郝鹏举为向他的日本主子表“忠心”,针对这场战斗,特意“献计”日本军方:“与共军作战不能四面合围,因共军意志顽强,必遭猛烈反抗,围攻者必遭重大伤亡而得不偿失。”

刘老庄82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使敌人胆寒的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全连82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82壮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还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写道:“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刘老庄82烈士等先烈们。2005年9月3日,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特别指出,“刘老庄连”等英雄集体和人物,“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2009年9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组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9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活动,“刘老庄连”亦光荣入选。

刘老庄这个苏北地区的普通村庄,因为这次战斗,从此与英勇的四连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光荣联系在一起,当地人民坚持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些革命烈士。刘老庄战斗一结束,当地人民就为烈士堆起一座3丈高的土墓。抗日战争胜利后,苏皖边区政府用砖石修葺成陵墓,后于1946年被国民党军队炸毁。1955年,当地政府重新修建82烈士墓和陵园,1984年又建起纪念碑。2000年,建成82烈士纪念馆,10年后进行了改扩建,并于2013年3月18日刘老庄战斗70周年纪念日之际,重新对外开放。2014年9月初,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就有刘老庄82烈士陵园。

当年由于战争的原因,最初“刘老庄连”82烈士中只有17位留下姓名,他们是:白思才(连长)、李云鹏(指导员)、石学富(副连长)、尉庆忠(排长)、蒋元连(排长)、刘登甫(排长)、王世祥(排长)、李道合(排长)、马汉良(排长)、刘忠胜(班长)、王洪远(班长)、王中良(班长)、罗桥(文书)、孙尊明(文化教员)、杨林彪(卫生员)、王步珠(战士)、田执信(战士)。

82烈士中尚有65位是无名英雄,他们是谁?家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几十年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许多人特别是淮安市干部群众的心头。

2011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进集中安葬散葬烈士的“慰烈工程”。在这一背景下,《淮安日报》作为刘老庄战斗发生地的党报,在2011年3月启动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大型新闻采访活动。

从3月至11月,寻访组沿着刘老庄连当年行军战斗的路线,行程1.5万余公里,走访北京、山东、河南、安徽及省内南京、徐州、盐城、宿迁等地,问询4省(市)9个地市新四军老战士、党史军史地方志专家、烈士亲属和高龄见证者330多人次,查找各地革命烈士英名录、党史、县志,查阅国家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京军区档案馆等处,翻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寻找到了40多位疑似刘老庄连烈士的珍贵线索。

经党史专家反复研究辨析,最终确定了其中9位是刘老庄连82烈士成员,他们是:宋迎春、刘守业、蒯德山、袁培臣、张立伦、胡志法、靳宪珠、翁兆法、任国监。

2011年12月23日,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和淮安市委、市政府,在淮安刘老庄82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只为烈士不再无名——新四军刘老庄连慰烈工程”推进仪式,为新寻访到的宋迎春等9名烈士姓名揭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和凤凰网等50多家媒体和门户网站进行了相关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今,寻访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我们期待着有一天,每一位烈士的姓名都能为人知晓,从而永远为后人所铭记、所敬仰、所怀念。

作者手记:这是笔者写得非常艰难的一篇文章。在动笔前,作者先是利用一周时间收集了8万多字的公开正规出版的文字资料,可在写作时却傻了眼,原来很多资料都在“相互打架”。例如,关于四连抗击的日伪军人数,有笼统说是1000多的,有说是1600的,还有说是3000多的;关于战斗为何会在刘老庄打响,有说是四连奉命在此阻击敌人,以掩护淮海区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有说是转进中的遭遇战,有说是为了保护当地群众的;关于刘老庄连消灭日伪军的人数,也大都不尽相同;关于刘老庄连是否有一名战士活到了战后,并在叙述完战斗经过后才壮烈牺牲,许多资料也都相互矛盾……笔者只好再次多方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并同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和研究人士进行了沟通,终于梳理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脉络,也弄懂了昔日资料中那些失实之处的来龙去脉:说日伪军是3000人者,采信的是张爱萍将军当年为刘老庄连的题词:“八十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后来,张爱萍曾为此专门解释说,他的“抗敌三千”是文学语言;而说刘老庄连是奉命在此阻击日军掩护淮海区机关突围者,则大都是想往英烈脸上贴金。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刘老庆之战只是和日军打的一场转进中的遭遇战,经多方考证,上级并无任何人命令他们在刘老庄阻击日军,而这也并无损于先烈们的壮烈形象。新华社、人民日报说战斗是为了保护群众则是有道理的,因为烈士们选在村外的交通沟作战,就是出于保护群众和掩护附近村庄群众转移的目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资料选择上,以亲历者和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为准。此文从收集资料到先后两易其稿,虽然历时半年有余,但仍感到很有意义和乐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