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回望2015年那些新闻背后的“历史”

2016年01月07日08: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回望2015年那些新闻背后的“历史”

新闻学理论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但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里,有些历史资料也会因为某些新闻事件的出现而重回受众视野:重新焕发青春、再显新闻价值。

刚刚过去的2015年就有很多历史又成为新闻,本报梳理了那些重新成为新闻的历史事件和本报的跟踪报道,希望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不同的记忆角度。

九三阅兵

新闻: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网的评论说:中国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传递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决心,赢得了中华儿女以及全世界人民的齐声点赞;“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讲话、坚定有力的手势,激荡起人们的心潮,必将载入人们的集体记忆。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历史深处萃取的坚定信念,也是向世界宣示我们的历史观,以及“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观。

史料:

九三阅兵让我军历史上的阅兵式史料重新吸引读者视线,本报围绕这一盛事,回顾了我军历史上的阅兵式:《开国大典阅兵中的故事》《新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次阅兵》《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一次重要阅兵》《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阅兵》《1952年,女飞行员首次驾机参加国庆阅兵》《开国大阅兵的一次预演》。

国家公祭

新闻:

2015年12月13日,南京,位于南京城西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国旗半降、庄严肃穆。上午10时,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天际,全场默哀,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史料:

本报在此前后发表了南京大学张生教授撰写的《德国人笔下的南京大屠杀》一文,记述的是德国外交部档案中记录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是以外交人员为主体的德国人群体对南京大屠杀的观察、记述和分析,这是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另一个角度的证明文本。这些材料作为第三方的冷静证词,证明南京大屠杀是无法抹杀的历史事实,并最早使用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概念。它的核心价值,是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一手资料,证明了日军在南京屠杀、奸淫、抢劫、纵火的罪行,在翔实记录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遭受的苦难的同时,德国人士还注意到了大屠杀对中国人抗战意志和爱国精神的激发作用。

频道精选


盘点:2016年,你不可不知的五个党史国史纪念日 

1949年元旦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新年贺词分别说了什么

6位家人眼里的毛泽东:要求子女少说空话 夹着尾巴做人

哪位开国元帅逝世后毛泽东叹息"国有疑难可问谁"?

哪位开国上将作战英勇被称"将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