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晨
协助正规军抗战
福碧泸练自卫支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作战,为抗日部队筹集粮秣、运输支前等。
1943年9月,为了保证六库渡口的江防,11集团军派预备2师第五团李颐部到六库加强江防,李颐团1500人星夜赶来,一时间军需粮秣接济不上。段浩决定将石索、瓦戛、瓦多罗三个乡的六库积谷100多石(约4万多斤),开仓支援部队。组织动员各乡群众全力投入粮食加工。各族群众不分昼夜,利用碾、碓加工成米,背运到六库和斋房给部队。
随着部队进驻数量的增加,粮食、马料、蔬菜、肉食等副食品供应紧张,为了保证部队供给,段浩还相继成立了泸水军民合作站、西区军民联合办事处、称戛、老窝、鲁掌、六库军民联合办事站等机构,主要负责募集采买驻军的粮秣、猪鸡、油脂、副食、马草、马料及各项夫役等任务。老窝土司辖区除将两仓积谷共500多石供应战军外,又征派了十几万斤军米、十几万斤马料、十几万斤马草、5匹骡马、400多头肥猪,其它鸡禽副食难以数计。老窝当时属云龙县,接待和支前任务特别重,家家驻扎部队,户户出动运输,连妇女也不例外。从保山瓦窑到片马的运输线几乎全在高山和深谷的崎岖小道上穿行,既有江岸酷暑地带,又有高山雪原及原始森林,条件极为艰苦,加上战时供给困难,缺医少药,饥饿、劳累和时疫使不少民工倒在运输途中。两年中老窝区共有100多民工死亡。
怒江各族人民起早贪黑,不分阴晴风雨,历经艰难,保证作战部队的正常需要,另外还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和便衣队负责侦探、向导等。据不完全统计,仅反攻期间为支前运输就有338人为国捐躯。从1942年9月到1944年3月,段浩的自卫支队和各族人民为部队运输粮秣和军需物资,人背马驮达200万斤。在1942年9月前几个月中,六库、鲁掌、登埂、卯照、大兴地五个地方,出民夫4000余人,支援积谷3000余石,粮1000余石,柴薪16万斤,草料6万斤。
1944年2月,反攻片马之战,段浩的支队承担赶修人马驿道的任务,动员组织了近1000人的修路民工,经过三个月的奋战,修通了从称戛的河尼密,经过排巴、怒扒托王、王马米、拿那米、水扒卡到尺别哥垭口的通道。部队进攻时,登上3000多米的雪山垭口为部队破雪开路,经过10多天的艰苦奋斗,掘冰挖雪,为谢晋生等部队反攻片马、收复失地作出了贡献。
怒江渡江大反攻开始,第54军198师5400名官兵从栗柴坝、孙竹渡口渡江,段浩组织100多名水手运送部队。在怒江各渡口,组织民众造船筏,泸水境内有10个渡口,每个渡口设置竹筏2至8个,计35个;较大的渡口制造可容100人的船,计11艘。每个渡口配备水手4名以上,栗柴坝渡口配设45名,共配备193名。从1943年到大反攻一年多时间里,划归江防部指挥使用。
以段浩为首的自卫支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与了在怒江北段的游击战争和反攻时期的所有军事行动。1943年10月,马掌河包围战,有自卫队派遣的茶板发扒渡江侦察,为预2师提供了情报。片马反攻战和怒江大反攻,自卫队组织便衣队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收集情报。第三大队茶光周以从大理干训团毕业回来的茶兴周等5人为骨干,组织了30多人的便衣队,化装进入敌占区,为腾龙大反攻搜集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1944年5月的反击战惨烈之极,敌我双方死伤都十分惨重。但是,军民同仇敌忾,经过猛烈的进攻,顽强的战斗,不可一世的日军终于被赶出了怒江西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