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纪念陈丕显同志诞辰100周年——

追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丕显同志二三事【3】

王丽俐

2016年02月01日10: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没有人才,老区就发展不起来”

陈老第三次回乡是在1989年12月,他是应邀专程来参加纪念古田会议召开60周年活动的。

会后,陈老就迫不及待地要回上杭南阳,去看一看他的母校——龙田中心小学(原龙田书院)。这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和光荣历史的学校,1930年6月,毛泽东主席曾在此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南阳会议”。对母校,陈老怀有特殊的感情,他第一站就来到母校看望师生并与师生座谈。

在座谈会上,南阳镇镇长向陈老反映全镇人民希望龙田书院复办中学之事。陈老当即向身旁的省、地陪同领导说:“这个要求不过分。没有人才,没有知识,老区怎么发展?老区要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才有希望。”

这以后,复办龙田中学就成了陈老心中的夙愿,他经常过问筹建的进展情况。在他的关心下,1993年龙田书院复办了初级中学,当年设5个班,共招收学生280多名。陈老闻讯后十分高兴,还亲笔题写了校名。

不久,家乡群众又把创办高级中学的愿望报告了陈老,他亲自在有关报告上作了批示,并转给时任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希望国家教委给予政策支持。

1995年初,已是重病缠身的陈老依然挂念着龙田中学创办高中一事。4月初,他已处于病危之中,呼吸有时都很困难,但仍然在病床上给国家教委领导打电话,询问龙田中学创办高中的落实情况。

1995年8月,陈老因病与世长辞。在他病重和弥留之际,特地派二儿子陈东棋代表他专程回乡察看校舍建设情况,并把自己住院时老战友的孩子们凑来看望的1万元捐给龙田中学,还留下遗嘱,将生前的著作、藏书、题词以及收藏的名画、名帖全部捐赠给龙田中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陈老一生挂念龙田中学,此情此义,令人叹服!

除了关心老区教育事业,福建工业的艰难起步也与陈老的有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作为海防前线,国家没有投入建设大中型的工业项目,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而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工厂数量多,技术水平高,产品的质量也好。陈老长期在上海市担任主要领导,对福建的工业建设非常关心。一次,时任福建省副省长梁灵光见到陈老,希望上海里弄、街道的一些小工厂能够搬到福建来。陈老当即表示支持:“要什么厂,任你们福建挑。只要符合福建的资源条件就行。”福建最丰富的资源是森林,而木材加工业却很落后。所以,第一批迁来福建的工厂是闸北锯木厂和普陀锯木厂。

1959年秋,上海纺织工业局准备将正义兴、维大、鼎顺3个丝绸厂迁出去,陈老首先想到了福建。福建省政府立即发函给上海市计委,请求将这3个厂迁来福建。当年福州丝绸印染厂就是靠上海的技术力量筹建起来的。

1960年8月,上海市委和福建省委商定,从上海迁移30家工厂到福建。当时,先后迁入福州的有玻璃厂、搪瓷厂、开关厂等。迁入三明的有食品厂、糖果厂、毛巾厂、针织厂、汽灯厂、皮鞋厂等十余家。龙岩被单厂、邵武丝绸厂也是那个时候迁入的。上海迁来的这些工厂,对带动福建地方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次回乡后,由于身体原因,陈老再没有回福建了,但他对家乡的关心从未停止:1990年12月8日,他致信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建议对朱熹的历史文化地位加强研究,扩大福建的影响力;1991年,致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建议批准宁化卷烟厂项目,同年4月22日,致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希望解决宁化老区建设问题;1992年两次致信时任交通部部长黄镇东,请求支持福建宁德地区和龙岩地区公路建设问题……

情系桑梓,泽被八闽。陈老对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深深印刻在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铭刻在一代又一代闽西儿女的心坎里,而他三次返乡的故事,将伴随着清澈流淌的汀江水,流经岁月,留芳人间。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6年第2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