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纪念陈丕显同志诞辰100周年——

追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丕显同志二三事

王丽俐

2016年02月01日10: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陈丕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3岁就参加红军,是当年中央苏区著名的“红小鬼”。

1916年3月,陈丕显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原长汀县南阳区)。生他养他的红色故土和父老乡亲,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老曾三次回乡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访贫问苦,排忧解难。他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示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身正气的崇高品德,他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求实的作风和赤子的情怀,一直深受家乡人民的景仰与怀念。

“大家不要怕讲真话”

陈老第一次回乡是在1960年4月下旬,他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政协主席,阔别家乡已整整28年。出发前,他给自己定下了“三条纪律”:一是轻车简从,不准贴标语,不准敲锣打鼓迎送;二是不准铺张浪费,只吃稀饭、青菜,不准吃干饭和鱼肉;三是不准妨碍春耕生产。

入闽后,陈老与老战友、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在邵武县(今邵武市)会了面,就驱车经三明、永安,回龙岩。每到一地,陈老除了简要听取沿途县乡汇报外,都要亲自去看看公社的食堂,到农民家里揭揭锅盖,看他们吃些什么。当时,正值三年困难(下转第4页)(上接第1页)时期,全国很多地方在闹饥荒。陈老看到不少群众喝的稀饭稀得可以当镜子,许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靠野菜充饥时,心情异常沉重。

5月2日,陈老回上杭南阳。由于从南阳到他家官余村官连坑是乡间小道,不能行车,到南阳之后他便和随行的同志改为徒步前行。一路上,他主动向正在田间地头劳动的群众问好,不时停下脚步询问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与亲人团聚之后,陈老便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走了一圈。当看到离别近30年的家乡面貌仍然没有多大变化,群众吃糠咽菜,有的面黄肌瘦,有的叫苦哀求,陈老原先那份重返故乡的兴致早已荡然无存,内心充满了痛楚和内疚:“我们真是愧对革命老区,愧对先烈啊!”

快到吃晚饭时,公社领导特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陈老一看就火冒三丈,沉下脸,说:“群众吃糠咽菜,你却叫我吃肉喝酒,我能吃得下去吗?请你们立即把酒菜撤下去。”陈老接着重申:“从明天开始只能上稀饭和青菜,谁再摆酒肉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陈老回乡的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不约而同地来看他,很快就聚集上百人。陈老当即把原定第二天召开的群众见面会提前举行,直接听取大家的意见。

一位名叫陈从明的村民激动地喊陈老的乳名,他大声说道:“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就不晓得该不该讲真话?”

看到乡亲激动的模样,陈老深知他有许多话要说,便大声说道:“你有话就尽管讲。”

“我讲了真话,你走后会不会有人把我打成反革命呀?”陈从明忧心忡忡。

陈老看了看在场的陪同领导,坚定地说:“你反映真实情况,怎么会成反革命呢?不要怕讲真话,你大胆讲出来!”

这时,陈从明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五一十地诉说生活的困难:“去年发大水又下了冰雹,粮食减产,可是公社却向上级浮夸说粮食跨过《纲要》,现在征购任务是按照跨《纲要》的指标来下的,我们完成征购后,家里就没有多少余粮了。饭吃不饱,靠挖野菜充饥不是几户几十户,很多人得了浮肿病,有的地方还饿死人。有的头头只顾扛红旗争先进,不顾群众肚皮,不管群众死活,这是天灾人祸啊!”

接着,一位头发花白、瘦骨嶙峋的老大娘站起来拉着陈老的手哭诉说:“从来都没有饿得这样透(厉害)呀!我一家饿得不行,上山采山苍子树叶碓糠吃,头都被碓打破流血呀!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啊!你要救我们呀!”

老大娘的哭诉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群众,会场上哭泣声一片。面对此情此景,陈老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辛酸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第二天,陈老告别乡亲来到南阳公社,参加公社召开的烈军属代表和基层干部会议。到会的有100多人,把会议室挤得满满的。

会议一开始,有位代表就抢先发言:“我们公社在‘三面红旗’照耀下,形势一片大好,粮食亩产800斤,跨了《纲要》,群众生活比过去好多了……”

陈老一听,马上打断他的发言:“不是有很多群众在饿肚子吗?你还空谈形势大好?”接着提高嗓门说:“本人最厌恶的就是弄虚作假,我坚决反对浮夸,希望大家讲真话!”

在陈老的鼓励下,黄启智老人发言了。他气愤地说:“有人说我们公社的粮食亩产800斤,除非把田里的泥土挖出来凑数!这里的实际产量不过是二三百斤,领导不是不知道。现在群众吃不饱,要筛糠、摘树叶当饭吃。虚报浮夸害苦了我们老百姓。”

5月4日上午,陈老提议把龙岩各县县委书记请来,听听情况。各县县委书记汇报了缺粮人数,浮肿、生病、饿死人的数字,情况相当严峻。

陈老彻夜难眠,把自己几天来的调研情况如实向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作了通报,还提出有针对性的救灾意见。叶飞书记很快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拨粮1300万斤给龙岩地区,以解决燃眉之急。陈老被乡亲们称赞为“救命恩人”。陈老还将这次回乡所了解的情况书面向党中央作了报告,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充分肯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