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说不尽的江竹筠

杨 宏

2016年04月06日17: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继续推行法西斯专制统治,国统区人民举行了反内战的人民民主运动,我党也及时调整和加强国统区群众民主运动的工作。

此时,江竹筠担任重庆地下市委委员彭咏梧的助手,负责市委与市外党组织的通信联络工作,领导着几个秘密通信站。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江竹筠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尽力关心秘密通信站的普通党员,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设立联络点

1946年7月,四川大学放暑假了,江竹筠带着儿子彭云回到重庆。

虽然南方局随国民政府东迁南京,但南方局在重庆成立了公开的四川省委,重庆仍然是国统区民主运动的中心。

蒋介石政府在完成内战的军事部署之后,即撕毁《双十协议》,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四川省委指示重庆市委加强农村工作,准备发动游击战争,同时加强城市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从各方面支援农村工作。

重庆市委以华蓥山区附近的广安、岳池、武胜、渠县、合川、江北(今重庆梁平)、梁山(今重庆梁平)、邻水、大竹,下川东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县,以及黔北的思南地区为重点,陆续派出干部,并动员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下乡,同时加紧当地组织的清理、恢复与发展。在农村工作中,一方面从抗丁、抗粮、抗捐入手开展农民运动;一方面掌握部分基层政权,为发动武装斗争做好准备。

重庆市委书记王璞主要领导工人运动,市委第二委员何文奎随着所在的公开工作单位中央信托局回到上海,领导银行系统的党组织。因此,市委的其余工作都落在第一委员彭咏梧的肩上。

当江竹筠回到重庆后,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她主要负责来往市委机关的同志们的食宿工作。

民主革命时期,地下党没有专门的办公机关,常常是在茶馆、饭馆、公园等公共场所接头,谈工作。公共场所接头有很多好处,同时也很危险,尤其是领导人之间的联络,危险更大。一次,彭咏梧与何文奎在市区江家巷小饭馆接头,不小心被特务跟踪,幸亏彭咏梧急中生智,才化险为夷。

因此,江竹筠暗下决心,一定要保护好市委领导和来往同志的安全,她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房子。

江竹筠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娘家。江竹筠娘家在市区观音岩,有一间吊脚楼房子,自母亲李舜华去世后,房子一直闲着。她唯一的弟弟江正榜远在贵阳国民党防空学校工作,一年半载也不回重庆。观音岩地处市区,交通便利,出入方便,是市外同志落脚的好地方。

彭咏梧的老部下陈作仪在重庆市青年会红十字医院工作,得知青年会在市区大梁子新修了宿舍楼,便推荐给江竹筠。江竹筠见这里交通方便,来往的人员多,但成分并不复杂,适合作机关。于是,她以彭咏梧的名义租了一套房子。

房子有一大一小两间卧室,外带厨房和餐厅。随房配租的有一张大木床和一张三屉桌。

江竹筠根据彭咏梧的社会职业,以一个中信局的中级职员的身份来布置新家。她只添置了一个装衣物的黑漆木柜,其余的家什都是原来的。从此,市委有了固定的接头地点,市委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江竹筠做机关工作十分负责。经她收转的信,总是迅速按规定送到负责同志手里;她恪守保密纪律,凡是不该接头的关系,不该接谈的问题,她都立即转给有关同志;凡是需要安排食宿的同志,她都尽心尽力,照顾得很周到。这些同志大多来自农村,衣着打扮往往与城市人格格不入,她就给他们置办装束。遇到生病的同志,她也尽心延医抓药,悉心照料。

李四婆是个孤寡老人,是江竹筠的幺姨李泽华介绍来的保姆。她不止一次地向李泽华说:“竹君(筠)才怪哟,在家里设铺招待客人,还把新衣服给落难的人穿。”

这个机关在江竹筠的精心照料下,一直保留到彭咏梧下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历时1年零3个月,没有引起任何人怀疑。

休学搞联络

8月底的一天,幺姨李泽华找到江竹筠,向她哭诉:“索兰(江竹筠的小名),你表弟颜矗考上了东北大学,听说东北共产党多,他二天(以后)被赤化了,回来要杀我,对共产党表示忠心。我不想让他去上学,可他又在家里闹,我年纪轻轻就守寡,如今就只有这么个独苗,索兰,你看怎么办?”

颜矗,是江竹筠的八表弟,是受江竹筠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她非常了解颜矗。听了幺姨的话,江竹筠禁不住哈哈大笑:“幺姨,你在哪里听来这些鬼话哟?让八表弟去东北吧,等他读完书回来了,你就好了。”

“我这样穷,有什么办法来培养颜矗?”李泽华叹息说。

“幺姨,别担心,好好抚养儿子,将来就是穷人有办法。那时,他不仅不会杀你,你的穷日子也到头了啰!”

李泽华虽不赞同江竹筠的说法,但她信任侄女。别看侄女平时不多言不多语的,说起话来道理是一套一套的。最终,李泽华还是让儿子去了东北。

颜矗去东北上学后,江竹筠常去看望李泽华,每次还捎带点丝袜等东西给她,嘘寒问暖。临走时,总要塞给李泽华一点儿零花钱。李泽华不要,江竹筠就说:“八表弟走了嘛,该我孝敬你了嘛,这—点心意,你哪能不收呢?”

转眼间到了大学开学的日子了。彭咏梧见重庆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市委组织机构又不健全,很缺人手,希望江竹筠留下来协助自己。

江竹筠是个爱学习的人,但还是服从组织安排,留下来担任彭咏梧的助手。她给同学董绛云写信,请她帮忙办理休学手续。9 月2 8 日, 董绛云收到江志炜(江竹筠)的来信,到学校为其办理了休学手续。

这时候,江竹筠不仅要做机关工作,还要负责市外通信联络工作。市外地下党组织与市委的联系,大多采取通信的方式。这些信件并不直接写给市委,而是邮寄到市委的秘密通信站,市委定期到这些秘密通信站领取。

江竹筠的工作形式有了变化,常常要外出。但一个家庭妇女,经常往外跑,时间一久,必然会引起左邻右舍的议论。因此,她必须要有个社会职业来掩护她的活动。

一时间上哪里去找合适的工作呢?江竹筠提议去看望二舅一家,也许会有办法。晚饭后,夫妻俩就来到二舅李树荣家。李树荣一家都很喜欢彭云,李树荣更是喜欢。他是旧式老人,重男轻女。

趁着李树荣的高兴劲儿,江竹筠说明了来意。李树荣帮着李义铭打理敬善中学,见侄女找工作,便同意江竹筠来敬善中学当会计。

江竹筠进入敬善中学财务科工作后,与财务科的同事孙谦、邱运河、唐克凡、陈祖益的关系都很好。据江竹筠的表妹、李树荣的女儿李秀坤说:“后来遇见孙谦等人,他们都很怀念江竹筠,说江竹筠很会为人处世。江竹筠与同事们相处得好,时间长了,尽管大家隐约猜测江竹筠可能是共产党的人,但没有人去告发她。”

关心新同志

江竹筠负责市外的通信联络,领导着几个秘密通信站的党员,唐永梅便是其中之一。

唐永梅是合川人,负责收转合川方面的来信。唐永梅本是合川一所小学的老师,1946年冬,由于身份暴露,转移到重庆。当唐永梅正四处寻找职业时,因同学高文玉要去重庆大学先修班学习,她在《时事新报》的岗位就空了出来。于是,唐永梅便接替了高文玉的工作,成为《时事新报》的校对。

《时事新报》虽是国民党的报纸,但里面有不少秘密党员和进步人士。唐永梅住在报社宿舍,与同事陈仲梧同室。陈仲梧虽不是中共党员,但同情革命志士。江竹筠便假扮唐永梅的表姐,常来宿舍找唐永梅。每次,只要江竹筠来了,陈仲梧总是一声不吭地离开寝室,给予她们方便。

早期,江竹筠主要向唐永梅传达革命形势、当前任务,强调地下工作的纪律,了解唐永梅所在报馆人员的政治面貌。在唐永梅做好掩护工作后,江竹筠又交给她两个任务:一是代替组织收信。收信人和地址都是唐永梅的,凡是邮票贴在左上角的信件,都是组织的信件,唐永梅不能拆开,得等到江竹筠来取;二是联络点。凡是外地来重庆寻找党组织的人,先到报馆找唐永梅接头,对上“文生叫我来的”暗号,就叫他去《世界日报》找向阳。

唐永梅做秘密通信员后,受到保密纪律的制约,不能与其他同志接触,不能参加进步活动,也很少上街。下班后,便留在宿舍,窗前挂一个安全标志,随时等着江竹筠来取信。

这一时期,重庆的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唐永梅很想去参加。对于唐永梅的心情,江竹筠表示理解,每次见面都会同她亲切交谈,分享自己的体会:“我做这项工作,开始也觉得简单,不过瘾,不安心。后来看到很多事例,才明白通信联络,看似平常,实为党的纽带,稍有差池,就会使一些同志失去党的领导。它又是党的前卫,你的地址掌握在许多同志手里,如有一个不坚定的分子出了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你,你顶住了,上级和其他同志就安全了。”

江竹筠还多次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唐永梅。一次,唐永梅从合川回来,江竹筠来取信件。二人交接完工作,江竹筠发现唐永梅有些闷闷不乐,就关心地问:“小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 江姐,合川的船夫很流气,看见女的,就喊一些不堪入耳、侮辱人的号子,让人很不愉快。”唐永梅委屈地说。

江竹筠听了,轻轻地笑起来:“你啊,太书生气了。船夫喊那些号子,那是因为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拉着沉重的船,生活又十分艰苦,他们发出的是对社会不满的吼声,应当理解他们。”

听了江竹筠耐心的解释,唐永梅的心胸豁然开朗,不再为此事烦恼了。唐永梅自身经济困难,还要赡养合川的老母亲。江竹筠每次来,都要塞给唐永梅一点儿钱。

入冬了,江竹筠见唐永梅衣衫单薄,便一声不响地送来一段绿色的面布、一段白里布、一斤棉花,让唐永梅去缝件棉衣。这件棉衣,唐永梅一直保存着。

2008年,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采访唐永梅时,刚提到江姐,老人便嚎啕大哭,她回忆道: “ 江姐从来不摆领导架子,很关心我的困难,我要负担母亲的生活,她常问我是否按月寄钱回家,是否缺钱,如果缺钱组织可以帮助。她还多次询问我对婚姻问题的想法,为我设法在党内物色对象。有时还带点食品来和我共进一餐。她说话简短,但事情交代清楚, 一丝不苟。我们收转信件, 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 江姐就像一个热水瓶,温暖着我这样的普通地下党员,给我关怀和温暖,驱散我的孤寂,给我力量,使我愉快地坚持通联工作。”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频道精选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

缅怀上将王震:功耀天山创军事奇迹 开创新中国农垦事业

毛泽东称谁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组图)

周恩来曾因何事向下级道歉检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