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训团”在禹城

王勇

2016年04月18日08: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解训团”在禹城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贯彻优待俘虏政策,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苏州成立解放军官训练团(简称“解训团”),对在华东地区被俘的国民党军官进行改造工作。“解训团”被编成四个中队,第一中队成员是将官,第二、三中队是中校、上校,第四队则是中统、军统、特工人员,部分县长、行政专员,厅局、省政府、省党部委员。曾担任过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的王耀武、牟中衍等编入第一队。1951年3月,“解训团”迁到山东省禹城,并在此驻有6年之久。

  在改造之初,被俘国民党将领在思想上存在很多问题,对改造存在抗拒心理。为了把这些人改造成新中国的建设者,“解训团”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解训团”除了不准随便外出外,在院内可以自由活动、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解训团”对被俘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不称犯人,一律称“同学”。从1952年夏,“解训团”组织“同学”学习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史等课程;每个单元学习后还要做一次总结,学习时可以相互地学习讨论,允许发表不同的看法。

  著名作家夏衍曾应邀到“解训团”讲课。上课时他风趣地说:你们确实不是考试被录取进来的,而是被机枪大炮“请”进来的,有的还是从工事里被拖出来的。尽管很被动、很勉强,不来也得来。可是你们进来以后,不是受虐待,而是受优待,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真理,研究中华民族怎样振兴,这不是住学校吗?如果你们有人认为称“同学”是共产党玩手腕,那么我可以向共产党建议,今后点名时不再称“同学们”,而改称“俘虏们”,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夏衍一席话,引起被俘的国民党将军一阵哄堂大笑。

  “解训团”管训处还经常组织“同学”赴东北的吉林、长春等地参观工业生产,看新闻纪录片、电影等,让他们感受解放后国家发生的变化。原国民党某师少将师长在济南参观治理黄河展览后,讲述了他当年带兵在花园口决堤,造成千百万人民群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罪恶,由衷地说:“现在人民政府治理黄河,确实在造福人民。”

  在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改造的同时,还根据战犯体质,组织他们参加农林、园艺、木工、瓦工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每日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从事整修驻地环境和农业生产。1951年至1957年6年间,战犯自己动手修建石子路面10990平方米,植树7700余棵,从事农副业生产收获粮食4万余斤,水果近百万斤,葵花籽1300余斤,手工制作家具7472件,缝制被服万余件。

  为活跃“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还新建房屋,开辟为俱乐部,开展体育活动和看电影。为了丰富战犯改造过程的文化生活,“解训团”管训处还组织他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当时“同学”们中有一些京剧爱好者,他们自己排演了《将相和》等曲目。为使伙食搞得既有营养又美味可口,团领导还特别从济南请来了一位厨师为“同学”们精心烹调,还供应香烟和水果,有病及时治疗。不少“同学”家属来探望前认为是“探监”,认为会面时只能隔着栅栏谈话,没想到在“解训团”不但受到热情接待,还允许与“同学”坐在会客室里面谈,临走时还用汽车送上车站。家属亲眼看见“解训团”的环境和生活,深受教育,都说“想不到共产党对你们这样好”。

  1957年2月,“解训团”管训处由禹城迁至济南。六年期间,“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天壤之别,感慨万分,加速了自身改造。

  (本文由山东省禹城市政协文史委提供)

频道精选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

缅怀上将王震:功耀天山创军事奇迹 开创新中国农垦事业

毛泽东称谁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组图)

周恩来曾因何事向下级道歉检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