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武光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的日子里

申春

2016年04月20日08: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武光(1911~2015)曾任职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政府第一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39年阳春三月,武光偕年方14岁的小警卫员郭冲从晋西南到达延安。三月的延安春意盎然,涓涓的延河水,延安城南的宝塔山,欢快有力的大生产和抗战的革命歌声,这一切令武光心旷神怡,他感到真的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党中央所在的革命圣地。

1938年,日军飞机把延安城炸成了残垣断壁,一片瓦砾,所以党中央和中央所属各机关及城内居民,不得不迁往山沟,住进窑洞。武光开始住进延安北门外中共中央组织部,那也是座窑洞。

他在中组部期间,认识了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同志,副部长李富春同志,还有他在北平地下党工作时期的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王德同志,这时他任中组部地方科科长,主抓各抗日根据地的党建工作,还有同武光在北平国民党监狱坐过牢的“难友”武竞天同志,他时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王德和武竞天常抽空到武光住的窑洞里见面恳谈,武光到马列学院后也利用节假日常到他们两人的窑洞里恳谈。

武光在中央组织部住了一周时间便到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去学习。当时到马列学院学习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少数经过长征的军政干部和少数地方党的领导干部,还有少数的华侨。大多数学员是投身革命的中学生,大学生很少,凡是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必经考试,而武光因是刚从中共乡吉特委书记的领导岗位上来学习,故他被免于考试。

武光能进入马列主义学院学习感到非常幸福,他知道马列学院是党中央专为培养马列主义理论干部而创办的,院长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兼任,王学文同志任副院长。1939年春又成立了院总支部委员会,由张启龙任总支书记。

武光被编入第三班,他既是学员,又担任三班党支部书记。第三班,是全院学员最多的一个班,约有100人,班上有丁玲、于桑、马豫章、牛书生、栗郁文、邹大鹏、刘澜波、李先念、徐海东、陈少敏、王兆相、刘晓、汪东兴、陈明、张秀山、段苏权等。

马列学院位于北门以外 兰家坪 延河以西的山坡上,山上都是窑洞,另在山下修建有一长排简易平房。为了便于过党的组织生活和组织学习,班支部在山上另建立了一个分支部,学员按5~6人编成一个组,既是党小组又是学习组,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学习。

当时,马列学院的物质生活是艰苦的,吃小米,住窑洞,但精神生活是愉快的,大家同唱《延安颂》,抗战歌曲遍延安。武光和他的同学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却视延安为革命摇篮,为自己生活和学习在“母亲”的怀抱里而感到无比的幸福。他至今仍以延安为难忘的“故乡”,视马列学院为冶炼人才的“熔炉”。

毛主席为马列学院学员作的几次重要的报告:《战争和战略问题》《反对投降活动》等,直至今日他记忆犹新,从中学到了许多马列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慢慢懂得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陈云同志讲《党的建设》,当时校外的一些中央机关单位也来听这门课。在武光的记忆里,陈云同志讲课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问题,通俗易懂,讲课效果好,大家都愿听他讲课。陈云讲课给武光印象最深的,一是讲到干部政策时,他不赞成“打桩”政策,就是说不能把干部提起来又不慎重地轻易地放下去,这样反复会伤害干部。应该耐心地培养干部,循序渐进地使用干部。二是陈云同志讲到“共产党员要革命到底”时解释说:“什么叫到底呢?就是到停止呼吸时才算到底”。

院长张闻天同志讲《论待人接物》,副院长王学文同志讲《政治经济学》,刘少奇同志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艾思奇同志讲《哲学》,吴亮平同志讲《马列主义》《联共党史》,对这些课程武光都认真学习过,给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一直指导着他后来的言论和行动。

马列学院具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风,大家生活学习在一起亲如手足,团结友爱,过着紧张而愉快的生活。由于边区被国民党封锁,物质生活比较艰苦,吃的以小米为主,每周能吃上一次馒头,油很少,肉偶尔有一点。为了改善边区人民的生活,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一号召下,党支部组织领导全班同学上山开荒种地养猪,上山砍柴、背柴,冬天纺线。武光样样都带头干,并且在短的时间内他纺的线就达到了二级标准。

当年武光和同学们在生产劳动中有说有笑,你追我赶,唱着大生产的歌曲,进行劳动比赛。

武光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一年多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他生活在这革命的大家庭里,感觉是他一生中最无忧虑,最愉快最幸福的时期。

武光在马列学院毕业后,留在马列学院的马列主义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班上学习和在研究室工作期间,他参加了校外的一些社会活动,如参加了由博古、李维汉、艾思奇在延安发起组织的“哲学研究会”。研究会几乎每周或半月召开一次研讨会,每次研讨会前,事先指定中心发言人,武光也曾被指定在会上作过有关哲学的中心发言,获得与会者的好评。

他还参加过由王若飞同志主持的“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工作研究会”,这个研究会的成员是曾在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工作过的同志,该会的任务是研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他还参加了王若飞同志主持的“白区工作研究会”。他曾认真回顾和总结了在地下工作时期的斗争经验并写出了《白区(敌区)秘密工作技术》的小册子,它是我党在白区地下斗争中的文献性文章,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本小册子已保存在北京市革命历史档案馆中。

在马列学院,武光还回忆写出了他在国民党监狱中编写的《速记术》,这本《速记术》现也存在北京市革命历史档案馆中。

1941年元旦,武光和延安女子大学高级班的学生汪清同志结婚。

汪清是年23岁,出身于江苏太湖边宜兴县一个小康之家,她曾就读于苏州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凡是爱国学生的一切活动她都参加,作为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她感到只能发出对日寇无比愤怒的呐喊,却苦于挡不住日寇对中国人民的蹂躏,于是毅然决然地弃学,离开了她那温暖的家,离开了她热爱的江南美丽的苏州和太湖,踏上了革命征途。她经过千辛万苦,骗过国民党的检查,好不容易才到了自己日夜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女子大学高级班,在那里为革命奋发学习。

在延安这革命大熔炉里她受到了冶炼,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最能吃苦,在学习上接受快理解能力强,班上同学们推举她当了政治经济学的课代表。

1940年冬因工作需要,中央将武光由马列主义研究室调到陕北公学任干部处长,全校师生员工的事都管,实际上是人事处长。校长李维汉不住校,也很少来校。当时中央各机关都搞副业生产,以补本单位经费不足,如搞机关消费合作社,搞运输生产,当时陕北公学是向其他中央机关单位借钱搞生产。后来,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青干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

武光在延安两年多时间里,在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在工作、生活方面得到了锻炼,又有了满意的妻子,延安特别是马列学院的生活,是他终生难忘的,这里引录他《忆延安马列学院》一首诗:

延安城北西山坡,

南耸宝塔东延河;

隔河相望有女大,

学院土窑似蜂窝。

八方青年志士多,

奔赴延安为驱倭;

海外赤子越千山,

同来救国共切磋。

土窑通铺薄被窝,

自烧木炭驱寒魔;

小米菜汤乐到口,

衣服常补心快活。

同桌夜读共油灯,

露天上课坐小凳;

毛刘陈张曾主讲,

学习理论常辩争。

开荒纺线大生产,

背柴拾粪竞赛欢;

自力更生破封锁,

艰苦奋斗到明天。

马列主义指方向,

制定政策党中央;

各奔一方为抗战,

实现建国新理想。

频道精选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

缅怀上将王震:功耀天山创军事奇迹 开创新中国农垦事业

毛泽东称谁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组图)

周恩来曾因何事向下级道歉检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