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伟大的历史转折——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2】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6年06月26日14:11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宝贵精神

伟大的历史孕育伟大的精神。

中原突围及其前后的伟大斗争实践,孕育形成了宝贵的中原突围精神。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原突围精神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为争取彻底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抗日战争时期,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殊死斗争,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关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问题上发生了根本性分歧。毛泽东从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的高度分析和看待这场斗争,他指出:“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起来用革命的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正是基于这种爱国主义的认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中原突围的战略决断。

为了民族的真正独立和人民的彻底解放,中原军区部队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重任,率先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枪,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先念、郑位三等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人,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的同时,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广大指战员,激励大家为正义而战,为争取光明前途而战,为彻底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正如王震所说:中原突围胜利“基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全体将士都认清了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卖国殃民的罪恶,认清了美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内政,从而激起了我军高度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坚决服从全局、不惜牺牲局部的顾全大局精神。

中原军区部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全局中的一颗战略“棋子”,在中原突围及其前后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坚决服从解放战争的全局利益,舍小我、为大局、勇担当,表现出人民军队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树立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历史楷模。

早在抗战胜利之初,中原军队部队想要进入华东、华北等兄弟解放区休养生息,“可以大摇大摆,连坛坛罐罐、尿盆夜壶都能平平安安地搬出来”(陈毅语)。但为了坚守中原战略要地,牵制国民党军,中原军区部队主动放弃难得的休养生息机会,主动请求留在中原坚持斗争。中原部队胜利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即将进入解放区时,中共中央指示改变战略转移终点,在敌后创建新的根据地,配合解放区内线部队作战。中原军区部队尽管毫无准备,仍然义无反顾地执行中央的指示,在严重的敌情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燃起了敌后游击战争的烽火。

第三,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激励着党领导人民战胜种种困难和考验,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原军区部队斗争的历史,堪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

在中原战略坚持阶段,面对敌人的强大军事进攻和严酷经济封锁,中原军区“数万人之部队已到无米为炊之境地”。但全体将士毫无畏惧,以“苦熬必胜”为方针,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团结依靠解放区人民共度难关。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陈少敏、任质斌等主要领导人,以身作则,亲自带领部队开荒种地、砍柴烧炭、打渔摸虾,以野菜、稀饭充饥,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战略牵敌重任。

在中原突围战役中,面对6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面对“困苦之状不亚于长征后一阶段”的严峻局面,中原将士以“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英雄气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不仅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大量杀伤敌人,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

可以说,没有顽强进取、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原部队就不可能夺取中原突围战役及其前后斗争的伟大胜利。

第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

中原军区部队斗争的历史充分表明——“团结就是力量”。为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原部队不惜牺牲,全力配合兄弟解放区,全国各解放区军民也大力支援中原军民的斗争。中原突围,真正形成了“中原配合全国、全国支援中原”的互动格局,谱写了一曲全国解放区军民大团结、大协作的胜利凯歌。

在中原战略坚持的最艰难时刻,中共中央组织全国解放区军民和国统区爱国进步人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谴责国民党军包围和封锁中原解放区的劣行,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挑起战争的阴谋。1946年3月,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专程到宣化店慰问中原军区指战员,带来了解放区军民节衣缩食捐献的3亿元法币和一批救济物资,缓解了中原部队的困难。

在中原突围战役及根据地创建过程中,各解放区兄弟部队也是积极配合,有力地支持了中原军区部队的行动。华中野战军发起苏中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路,迫使国民党军从陕南和鄂西北抽调4个整编师东援;中共陕西省工委还派人策划了岐山等地的武装起义。三五九旅回到陕甘宁边区,得到陕北部队的接应;一纵一旅跨入苏皖边区,也有淮南部队接应。这一切,都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中原部队的战略行动。

李先念在回顾中原突围时曾指出:我们能够胜利地突出敌人的重围和创建新的根据地,除了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有一支党领导的坚强的部队之外,还有支持我们的人民,有兄弟部队的支持和配合,以及各地党组织尤其是陕南、关中党组织的接应和配合。

第五,善于结合实际、勇于开辟新路的科学创造精神。

以李先念、郑位三为代表的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人,在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里,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时紧密结合中原地区的斗争实际,善于科学决断,勇于开拓创新,从而取得中原突围的全面胜利。

中原突围的战役决策就是典型的例证。当获悉国民党军将于7月1日向中原部队发动总攻的情报后,李先念等于6月21日致电中共中央:“现在我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突围的地步”,建议立即突围,并提出允许6月底实施突围的详细方案。其方案从时机上,计划于国民党军总攻之前迅速主动突围;从方向上,确定主力向西;从方式上,决定分路突围,机动灵活行动。这一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迅速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赞扬和肯定。23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复电:“21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战机。”历史事实表明,正是因为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人临危不乱,科学决断,为中原部队成功突破国民党军30余万大军的重重包围奠定了胜利基础。

中原突围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原军区部队临时改变战略转移终点,在敌后创建根据地。面对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完全不同的斗争形势,李先念、任质斌等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新路,成功创造了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党领导在敌后最先开辟的两块重要根据地,它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战略转移与在敌后创建根据地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运用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辉煌篇章,中原突围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途上,铭记中原突围历史,弘扬中原突围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培养锻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新时期的“突围”精神,克难攻坚,创新发展,再展辉煌!(执笔 何光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