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重温长征故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解读长征(28):毛泽东如何赞扬红军飞夺泸定桥壮举【2】

姜廷玉

2016年09月19日13:5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飞夺泸定桥 (油画 刘国枢作)

忽然,对岸的山坳上出现了几点火光,刹那间变成了一长串的火炬——是增援的敌人在点着火把赶路。这一下倒提醒了红军指战员们。团首长决定走一着险棋。他们立即命令部队把附近村庄老乡家的竹篱笆全买了下来,每个人捆一个火把,一班点一个,不许浪费。团机关的参谋还找来几个四川籍的战士和这两天中抓获的俘虏,以应付对岸敌人的问话。

真是个好计谋!部队兴高采烈地高举火把向前挺进。两岸火把交相辉映如同两条火龙在大渡河两岸蜿蜒游动,把大渡河水映得通红。走了不一会儿,对岸就传来敌人的问话声:“你们是啥子部队?”

红军司号员按着敌人的联络信号吹起了嘹亮的军号,四川籍的同志和俘虏也扯起嗓子大声回答:“啥子部队,还不都是为了那座桥,你说老子是啥子部队?”

敌军对此深信不疑,与红四团隔河并行了二三十里,根本没有想到对岸大摇大摆走着的就是他们要赶去消灭的红军。

夜12时许,对岸的那条火龙不见了。看来敌人熬不过,休息了。指战员们一下子来了精神,赶紧灭掉火把,全团鸦雀无声,继续奔袭前进。经过整夜急行军,5月29日晨6时,红四团胜利地赶到泸定桥西岸,消灭了桥西守敌,占领了西岸阵地和离桥头约半里的一座天主教堂。

飞架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一条铁索桥。它没有桥墩,从河东岸到西岸扯了13根用碗口粗的铁环一个套一个联成的长铁索,两边各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作为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而此时,敌军先头部队已经赶到了泸定桥,将桥板全部拆掉,只剩下铁链,并在加紧构筑工事。红军面对的只是横空悬挂着的光溜溜的13条铁索。铁索离河面有30多米高,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晃荡,令人生畏。桥头石碑上刻着: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泸定桥东端即是泸定城。这座城一半在东山上,一半贴着大渡河岸。城墙高两丈有余,西城门正堵着桥头,过桥必须通过此门。城里驻着两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机枪集中在桥头附近,不断地向红4团扫射,迫击炮也连珠般地飞过来。敌人依仗自己的优势,疯狂地向红军大声喊叫:“你们飞过来吧!我们缴枪啦!”红军战士们则大声回答:“我们不要你们的枪,只要你们的桥!”

侦察完地形、敌情之后,团里立即组织选拔突击队员。突击队由第二连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连长廖大珠为队长。下午4时,总攻开始。团领导在桥头指挥战斗。司号员一齐吹响了冲锋号,全团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一时间军号声、枪声、喊杀声震撼山谷。突击队员们每人 手持冲锋枪或手枪,背插大刀,腰缠12颗手榴弹,在队长的率领下冒着敌人的弹雨,踏着铁索,奋勇向对岸冲去。紧跟其后的是王友才连长率领的第3连,他们除了携带武器外,每人还夹着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

当廖大珠率突击队接近东桥头时,刚刚还得意洋洋的桥头守敌乱了阵脚,狗急跳墙地使出了最后一招——火烧桥头。霎时,东桥头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挡住了去路。“冲呀!”廖大珠高喊着第一个跃起冲进火海,帽子被烧着了,眉毛也烧没了,他一把甩掉帽子,光着头继续往前冲。突击队员们跟着廖连长一直穿过大火,冲进城去,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巷战。随后,王友才率第3连及时赶到,齐心协力,迅速占领了东桥头,打通了铁索桥。后续部队也冲进城里。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县城守敌大部被歼,剩下的人四处逃窜。当天黄昏,红四团占领了泸定城,牢牢控制了泸定桥。

中央军委通报表彰了飞夺泸定桥战斗英模。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不容抹杀。

红四团飞夺泸定桥,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红军主力由此跨越了天险大渡河。毛泽东对此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作者系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上一页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