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军
2016年09月28日08: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声明:本文原载于《党史纵览》2016年第8期,系《党史纵览》杂志社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从1927年琼崖特委领导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统治到1950年海南全岛解放,琼崖革命武装创造了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在这支队伍里,有着一群海外归侨。他们中的徐成章、冯平、严风仪、王器民、卢胜,以及琼崖纵队的重要领导人庄田、吴克之、陈青山等,或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或在抗日战争中,或在解放战争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为此,1950年5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贺电:“我广东前线人民解放军克服敌人陆海空的抵抗,在我琼崖纵队和海南岛人民协助下,英勇登陆海南岛,并迅速扫荡残敌,完成全岛解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向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和支援这一战役的广东军民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斗的琼崖军民致以热烈的祝贺。”
周恩来亲自为之改名的开国中将——新马归侨庄田将军
庄田本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17岁时因生活所迫到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他做过橡胶工,当过海员,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回国后,他又受党组织委派赴苏联莫斯科红军步兵学校中国班学习,是这一届学生中的“尖子”。
1931年从苏联回国后,庄田先后担任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江西瑞金红军学校)教官、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东南战区模范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三师第七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红九军团第三师第七团政委,独立第二十二师六十五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被称为“会打仗的政治干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西路军作战的庄田回到了延安,并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第五大队大队长,不久升任分校教育长,陕甘宁边区考察团团长。
庄田正式赴琼崖纵队任职的时间是1940年9月。
在庄田赴琼之前,中共中央代表、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与他促膝长谈。这时候庄田的名字还叫庄振风。周恩来对他说:“你是长征干部,会引起敌人注意,这次派你回家乡,中央要求你把名字改一下”。
庄振风略一思索,决定改名为“田庄”。
周恩来想了想:“你把姓和名都改了,不考虑家人说你干革命就忘了祖宗吗?”他随后建议:“我看叫庄田,不也很好吗?”
在海南琼崖美合根据地,庄田被任命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他在琼崖工作的5年多的时间里,始终牢记周恩来“党中央和毛主席对琼崖的革命斗争寄予极大的期望。这次把你们派到那里工作,你们一定要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带去。冯白驹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尊重他的领导,在琼崖特委的集体领导下,共同把革命工作搞好”的指示,处处尊重琼崖党、政、军领导人冯白驹,指导加强部队建设,指挥部队作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把红军和八路军政治工作的经验带到了琼崖,在部队中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并实行了政治委员的工作制度,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提高了战斗力。同时,指导开办了军政学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干部。
当庄田等红军干部到达琼崖美合根据地时,正是根据地人民最艰难的时期。庄田以敏锐的政治嗅觉觉察到日军与国民党顽固派互相勾结,试图消灭我抗日武装的阴谋。在请示特委同意后,总队做好了迎接战斗的准备。
12月15日,时任琼崖国民党保安部队副司令的李春农率领3000余人,分兵5路向美合根据地发动进攻。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军事指挥员,庄田沉着机智,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打掉了日伪10多个据点,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攻势。
1942年5月,日军组织了4000余兵力,企图“剿灭”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特委决定,由庄田率领总队全体官兵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以内线与外线结合、独立总队与地方武装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的“三结合”的方法,最终取得了反“蚕食”、反“扫荡”的胜利。
1944年秋,已担任改编后的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的庄田,被增补为中共琼崖特委常委。为了开辟五指山中心根据地,他建议特委成立挺进支队,并提议纵队参谋长李振亚兼任支队长,进入五指山作战,最终迫使国民党顽固军放弃了五指山。
到1945年8月,琼崖特委已建立起拥有16个民主县政府、100多万人的解放区。纵队发展到5个支队,7700多人,还有2000多人的地方武装,共1万余人。
根据上级要求,1946年4月,庄田以琼崖独立纵队副司令员的身份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庄田暴露了身份,为了防止他返回琼崖,国民党在香港、广东、琼崖等地设置了重重关卡。
没有能够返回琼崖的庄田,于1947年7月前往越南,负责广东南路抗日解放军第一团的整训,并奉命与法军作战,取得胜利。
回国后,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庄田率领的队伍就由最初的500多人增加至3万余人,共8个支队,庄田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司令员,建立起了桂滇黔边中心根据地。
1951年1月,云南解放,桂滇黔边纵队被改编为云南军区,庄田任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陈赓、政委宋任穷取得了消灭残匪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1955年,庄田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的卢俊义”——新马归侨卢胜中将
卢胜的革命生涯起步于琼崖第一支革命武装——琼崖讨逆革命军,成长于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说:“陶勇加卢胜,无往而不胜!”在1937年的“漳浦事件”中,卢胜更是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和临危不惧、善于斗争的特点,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的卢俊义”。
卢胜是海南琼海县人,原名卢家扬。因为生活所迫,从小便磨炼成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1926年,不满15周岁的卢家扬参加了本村的农民协会和讨逆团,并任分队长。1927年,作为共青团员的卢家扬又第一批参加了琼崖讨逆革命军。
然而,星星之火刚刚燃烧之际,国民党第十师在当地反动武装的配合下,对琼崖进行了残酷的军事“清剿”。由于敌我力量过分悬殊,党组织和红军部队蒙受了严重的损失。为了保存力量,党组织决定分散隐蔽,疏散革命骨干。在群众的掩护下,卢家扬与部分中共党员乘船潜往新加坡。
到了新加坡,卢家扬很快找到了马来西亚共产党组织。1927年3月,他经华侨共产党员卢嘉桂介绍,重新加入新加坡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此期间,卢家扬干过橡胶工、海员、厨师等。1932年初,由于宣传革命,卢家扬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在监牢里,他受到了严刑拷打,每天被用大冰块压住四肢,以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支气管炎。在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后,卢家扬最终被以“危害治安”的罪名驱逐出境,押解回乡。
后经多次辗转,多方联络,卢家扬在厦门与共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10月,经共产党员杨全明介绍,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年底,获准到闽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
入伍后,卢家扬进步很快,先后担任排长、连指导员。1935年5月,在开辟云和诏革命根据地时,为了坚定必胜的信心,他将原名改为卢胜。此后,在1936年攻克云霄县城的战斗中,以卢胜为营长的中国工农红军闽粤边独立营一战成名,威震闽南。
1937年六二六协定签订后,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7月16日,国民党一五七师师长黄涛以整编为由,强行收缴了改番号为福建省保安独立大队的红军战士的枪械,这便是“彰浦事变”。是夜,副大队长卢胜手持三连庶务长藏匿下来的一支小曲九手枪,率领十几名战士翻墙突围,到了集合地点,共有100多名干部、战士相继突围而来。经过特委同意,他们重新打出了红三团的旗号,卢胜任团长兼政委。1938年,红三团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四团一营时,已发展到300多人枪,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抗日前线。
1939年7月16日,在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上,卢胜被选举为新四军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1943年3月,卢胜在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出席中共七大途中,于江苏涟水遭日军三面伏击。卢胜的右腿被打穿,警卫员只得用两枚银元绑在枪眼上止血。因此,卢胜也就成了七大代表中唯一未能到会的一位。
卢胜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动脑筋,打出过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尤其在苏皖支队政委任上时,他与司令员陶勇密切合作,更是锦上添花。
不光在军事上“出彩”,作为政治委员,卢胜的政治工作也毫不含糊。在著名的“黄桥战役”中,已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的卢胜提出“有三纵就有黄桥,有黄桥就有三纵”的战斗口号,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这一政治工作经验也迅速在各部队得到推广。
在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期间,卢胜在训练中让战士牢固树立“有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加上“记功簿”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七纵的战斗力。在后来闻名遐迩的“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七纵不负众望,在仅有四分之一老战士的情况下,4天的战斗以3000多兵力,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进攻,并取得了歼敌200多人、伤敌3000多人的骄人战绩,创下了敌我伤亡15:1新纪录。七纵一战成名,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说:“卢胜有眼光,有法子。”
卢胜还是遵守纪律的模范。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为了减少城市的破坏,卢胜强调战士们多使用轻武器,尽量短兵相接地消灭敌人。战役结束后,指战员全部露宿街头,还将缴获的两卡车贵重物品全部上交。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说:“陶勇、卢胜有古名将之风。”
1952年,已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政委的卢胜入朝作战,率二十三军与敌军激战109次,歼敌14768人,缴获各种枪炮558件,击毁击伤敌坦克149辆,击落击伤敌机434架,狠狠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卢胜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卢胜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常胜将军——新马归侨吴克之少将
吴克之将军是琼崖区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琼崖纵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0年,时任中共琼崖区委委员,中共琼崖纵队党委副书记、纵队第一副司令员兼前线总指挥和政委的吴克之,在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协助冯白驹指挥部队,为迎接和配合十五兵团解放海南岛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1955年他荣获了独立自由二级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并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
吴克之是1925年跟随外祖父去南洋谋生的,当时他只有13岁。不料刚到新加坡,外祖父就不幸逝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吴克之当过流浪儿、橡胶工、杂货店店员,不幸的命运造就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工人夜校里,他坚持学习,对宣传共产党主张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书刊,吴克之爱不释手,从中受到启迪。1929年,经历了3年海外游子的生活后,吴克之毅然回到了祖国。1931年,他进入广东燕塘军校学习,期间结识了一些进步同学,为他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七七事变后,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此时,身为琼山县政警队队长的吴克之由关押在琼山监狱的共产党员符哥洛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被捕,也被关入了琼山监狱。情急之下,吴克之向党组织提出了营救方案,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然而就在这时,经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多方交涉,蒋介石释放了冯白驹,但吴克之却因此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怀疑,被撤去了队长的职务,他只好前往抗日根据地。
到了琼崖抗日根据地后,受过正规军校教育的吴克之担任了教官,将训练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声名远扬。
1939年,日军进攻海南岛,担任改编后抗日独立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的吴克之在罗板辅一战中率部痛击日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此后,他的仗越打越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尤其在1941年7月的美德战斗中,身为支队长的吴克之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思想精髓,指挥若定、勇敢机智、决断迅速,沉着应变,一举歼灭了日军60多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长、短枪几十支。这一战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军民的士气。
琼崖地区抗日斗争最为艰苦的岁月,是1942年之后。当时,日军调集了6000多兵力,在飞机、坦克、装甲车的配合下,对我琼崖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蚕食”“扫荡”。
吴克之以儒万山为依靠,采取化整为零,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的办法对付敌人,不仅保存了力量,而且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麻雀战、伏击战、袭击战、地雷战等方式神出鬼没,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他所领导的琼崖抗日游击独立总队第一支队被群众誉为“常胜支队”,他也被誉为“常胜将军”。
在对日军作战的同时,他还率领部队多次挫败了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日军投降之后,他明确向干部战士指出:日军虽然投降了,但国民党反动派同我们势不两立,决不能麻痹大意,松懈斗志,否则是要吃大亏的。
在1948年的“秋季攻势”和1949年的“春季攻势”等重大战役里,担任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兼政委的吴克之坚决执行毛泽东和党中央对琼崖纵队的指示,协助冯白驹挫败了敌人5个师的进攻。
1950年4月,冯白驹、吴克之率领琼崖纵队配合十五兵团渡海作战,于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之后,他又率领琼崖纵队追歼国民党残兵和地方土匪1万余人。7日,琼崖纵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吴克之任副司令员。
海外赤子——新马归侨陈青山少将
陈青山原名陈荣火,祖籍福建惠安。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一家7口人因生活所迫,短短几年,就只剩下父亲与他相依为命。1923年,仅有4岁的陈荣火跟随父亲去了马来半岛。在新加坡,为了改变命运,父亲省吃俭用,并且在陈氏宗祠的帮助下,将陈荣火送去读书。他学习勤奋刻苦,最终在马来西亚最著名的钟灵中学继续深造。
1936年,年仅17岁的陈荣火加入了马来西亚共产党,并于1940年化名陈青山在新加坡领导了抗日救亡运动,任总指挥,1941年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
“皖南事变”后,被押解回国的陈青山经中共南方局审查恢复了组织关系。之后,受组织安排来到琼崖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由于他的文化水平很高,琼崖特委对他均委以重任。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陈青山努力工作,不负众望,很快就由政治部宣传科科员升任宣传科长、组织科长,琼崖纵队的党务工作得到了加强。同时,由于跟随总队长冯白驹工作,陈青山从中得到了许多教益。
1943年5月,陈青山被任命为琼崖总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年仅24岁。第四支队的支队长是久经战火考验的战将马白山,马白山负伤后,陈青山不仅要做政治思想工作,还要指挥军事斗争。他虚心好学,认真求教,军事指挥水平突飞猛进。在洛基公路伏击战中,经过大家的配合,支队取得了击毁敌军车2辆、歼敌30多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30多支的战果。
一次,国民党顽军1000多人,与日军的“扫荡”相呼应,进攻根据地。四支队在马白山、陈青山率领下沉着应战,打得敌人狼狈不堪,抱头鼠窜,四支队从此声威大震。
四支队不仅在军事上沉重打击了日军、顽军,而且还紧密团结了各少数民族群众,增强了我军的群众基础。1943年8月,黎族人民在首领王国兴的领导下举行了“白沙起义”,国民党反动派施以残酷镇压。得悉消息后,马白山、陈青山率领的第四支队及时施以援手,并请示总队长冯白驹派大批骨干进驻白沙,帮助他们培训黎族战士。
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后,陈青山调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同时还兼任东区地委书记和琼纵第三总队政委,对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为琼崖纵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中央军委发出了解放海南的命令。为了配合登岛作战,冯白驹命令陈青山在西线负责接应四十军。渡海先锋营登陆后,遵照十五兵团的命令,冯白驹决定由马白山任司令员、陈青山任政委、苟在松任副司令、刘振华任副政委,率琼纵第一总队和四十军上岛部队,接应四十军主力登陆。
4月16日,大规模渡海作战开始,在琼崖纵队的全力接应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了木船打败军舰的奇迹,胜利解放了海南岛!
1950年7月,琼崖纵队奉命改编为海南军区。陈青山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并兼海南剿匪指挥部副总指挥。
1957年,陈青山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频道精选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