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10:56 来源:光明日报
黎庶百姓惠领大爱
支前支前 参军参军
一个正午,烈日当空,一片山地橘林浓密的高枝丛下硕果累累。突然,橘黄的世界里传来“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歌声。
红军来了!这支猛攻四川叙永县城后向滇转移的部队,踏着泥泞来到了云贵川结合部的昭通!此时,部队连续急行军,已整整两天没吃过一顿饱饭,怎一个饥字了得!然而,当部队行至这片透熟的橘林时,没有一人摘下一个橘子。挂在树上的不摘,掉在地上的总可捡拾吧?不,你看,战士小心翼翼地把掉落在地上的橘子放到橘树根脚的枯草上……
是不想吗?不,食色,性也!看看战士唇上裂痕,就知道多么需要充饥解渴;再看看战士眼里流出的羡慕与渴望,就知道橘子多么诱人。
是不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约束着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提醒着他们!时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黄克诚回忆:“漫山遍野尽是橘树,树头上挂满熟透了的橘子,也不见有人采摘”。
自古百姓怕兵祸,战马过处无完卵。云南地处边疆,尤多战乱,当地民众见惯了兵过村、财物亡的惨况,可不拿群众一个橘子的军队,哪曾见过!
五月赤炎,闷热难当。红一军团原定抢占龙街渡口,急速行军的特战队员,个个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在路过元谋县腊甸等村一片瓜地时,想买几个西瓜解渴,但又寻不到瓜地主人。任务紧急不可久留,战士们只好吃了西瓜,将铜板留在瓜壳里。躲在山箐的田主李自民,远远看到一队杠枪的士兵,吃他地里的西瓜,心想今年瓜白种了,以前国民党兵吃瓜从不付钱的。等这些大兵走后,他急忙跑回瓜地查看,成熟的西瓜虽然少了些,却发现在西瓜壳里放着100多个铜板。这是什么军队呀,经过多方打听才知他们是工农红军。被感动的他四处讲述红军吃瓜留钱的故事。
爱民者民恒爱之。红军过滇,始终把爱人民、为人民作为最崇高的使命;云南人民也始终将拥护、参加红军当最大的光荣。
君不见,金沙江边一位老人赤着双脚,弓腰背着木桶来回取水。她叫王福英,禄劝县九龙北乌村的一名普通村妇,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的,只知道先头部队到达时,她就已经在送水;谁也不知道她那矮小的身躯究竟背了多少水,只知道最后的队伍经过时,她还在送水……
君不见,宣威国民党县政府广场人山人海。几天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戴着脚镣给恶霸劣绅干活打工,稍有反抗,就要在这个广场上受到残酷的刑罚。今天反过来了,他们是跟着红军来审判那些劣绅恶霸的,还分到了没收的粮食、火腿、布匹和衣物。会后,翻身做主的宣威和会泽两地人民,有近1800名青年报名参军……
君不见,滇西老龙祠里戏剧表演欢声阵阵。要知道,这里虽是盛产食盐的富庶之地,农历四月十四的元永井庙会也是老传统了。但欢乐真正属于人民,还是历史第一次。为分到盐矿暴利,国民党在此驻有保井营和缉私队,矿工们每天要在400多米深的矿井、40多度高温的盐灶房里劳动十五六个小时,堪称活地狱。红军到达后,砸开工人们的脚镣,解救了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这天晚上,两处产盐之地有400多人报名参军。
那是云南百姓最不怕部队的日子!我们就有这样好的部队!我们就有这样好的人民!
红军向丽江开来了!纳西族人民打着横幅来到古城外的琐脉寺等候,更有人步行到距城十多里的“接官亭”迎接,把风餐露宿的战士请到家里住宿,真是亲如一家!听说红军即将渡江北上抗日,丽江城里35位裁缝,以17台缝纫机,连续两天两夜,为红军缝制衣帽、米袋;各店铺纷纷把羊皮、红糖、食盐、生姜、辣椒和御寒食物售给红军;进步工商户听说红军亟待将手中“滇票”换成银圆,因“滇票”进入川康不便使用了,便协商按比价作了兑换……
人民的力量,一旦汇聚,可叫日月换新天!这个道理,蒋介石不懂,所以败了;共产党人懂,红军走到哪,人民觉醒到哪,支持到哪,所以胜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