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字哲学与中国苏维埃运动

于北溟

2017年12月22日13: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苏维埃运动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其运动的初衷和使命也正如《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关于中国形势和中共策略的决议初稿》指明的一样:“只有苏维埃能够救中国”。 从这十个字当中,可以解读出三层含义:第一,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已经腐朽,垂垂危矣;第二,能够解救中国的出路是有的,但是只有一个;第三,苏维埃就是能够解救中国的唯一出路。然而,在中国的苏维埃运动过程中,从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下组织城乡武装暴动,到首先在一些地区包括大城市建立苏维埃以争取群众聚集的力量,再到进一步扩大苏维埃区域的基础上建立和加强共军并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 ,这场革命运动处处充满了“强烈的苏俄经验色彩” ,而忽视了“救中国”的根本——“中国”。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苏联成功实践的积极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自身的弱小及其对共产国际精神上的依赖。以上原因导致的后果,在土地革命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使得“救中国”这最根本的原动力,剩下了“只有苏维埃”。尽管如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国革命、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指导、帮助,应秉持客观、公允的立场,持“两点论”:功绩是重大的,应予充分肯定;失误也是严重的,必须充分认识 。基于此种认识,可以得出想要救“中国”,除了正确的理论指引,离开了中国本土的实际,没有本土群众认知基础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苏维埃”在“中国”,学界已有丰富的研究,或集中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野,或集中于共产国际的历史视野。而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字哲学的角度入手,通过解读“中”字的基因和分析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实践集中体现的三个阶段,从起初的救“中”,到忘“中”,再到返“中”的过程,提炼出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相匹配的“中”字智慧,望其能够成为解释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的“中国”元素之一。而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十月革命以后,在社会主义阵营众多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可以归益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字智慧及基于此而形成的深厚的民众认知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扎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支持。

一、 “中”字的内涵

“中”既是常用字,又是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它主要意义有“中心”、“内”、“正直”、“和”等 。然而,本文即非研究“中”字的起源,又非研究“中”字的字意演变,而是通过约定俗成的、相沿成习的,具有深厚的民众认知基础的 “中”字基因,来解析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的“中”字之道。以中之道,持中致和,在中华文明的绵绵延续中,一直被视为顺天合道的行为准则 。

1. 中国的“中”

既是研究中国的苏维埃运动,那研究的重点之一必然要研究中国的特点,用中国的特点去解释其在苏维埃运动中的得与失。这也是救“中国”的真正前提所在。因此,在解析“中”字的基因之前,必定要研究中国的“中”。

首先肯定的是中国的“中”指的就是“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一句话点名问题的实质。要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土地上“救中国”,必然也能且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2. “中”字的基因

对“中”字的本义,学者们对早期的“中”字的解读各持所见。既然本文不是从语言学语义学的角度讲“中”,便采用能够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注解来解释“中”字的基因。“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 。因此,“中”字的基本可以梳理为:1.内;2.口;3.丨,上下通。

2.1 中,内也

中,内也。然,何为内?中国人习惯性将“内”作为与“外”相对的一个词,想到“内”,自然会联系所有与自己亲近,能为自身接受和纳入的群体。那么在中国苏维埃运动中,内,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讲,与自己亲近,并能纳入且接受革命的群体,自然就是广大的苦难群众;从中国人民的角度讲,与本民族血脉相通,能够引领中国民众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思想,都是可纳入并被接受的。同理可推知,一切不支持且不利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思想或群体,都不具备“中”字内涵的基因。

2.2 中,从口

中,从口。在中国民间,一提到口,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而“口”作为人的五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口”的功能之一在于通过咀嚼食物而使人体获取能够维系生命的基本能量;功能之二在于可以通过发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而无论是吃东西,还是发声,口能够实现这两个功能的前提是“内中空”。试想口中塞满食物的时候,如何能再塞别的食物进去?当口不空时,如何能完成发声动作?如同一个杯子、一个房间或一个盒子,如果不是内中空,又如何能实现他们各自的功“用”呢?因此,“从口,而内中空”是“中”字的另一个基因,即空间,不走极端。在中国苏维埃运动中,“内中空”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在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对理论与实际的接轨要时刻保持足够的创新空间,要保证对理论的“体”活学,并将之活“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与此相反,僵化的、无转化空间的理论必然不能救“活”一个积弱成疾的国家的。

2.3 中,丨,上下通

中,丨,上下通。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首先,丨,笔直的一竖,象征着中国人的脊梁。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其笔画更是丰富无比。而中字这丨,既没有用柔美的撇捺,也没有用复杂些的竖弯勾或各种折笔替代,却用了至简之极的一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中国人历来讲做人要有骨气,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孟子的那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然而,若仅仅从骨气来讲“中”就偏了,中字的这个基因中,除了丨,还有上下通。这上下通,是用来解释这“丨”的。过刚易折,这个道理,大多数中国人都懂,那么作为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字,又怎会忽略?骨气不仅仅是讲讲而已,要真正做到有骨气,挺直脊梁,必须还具备上下通的能力。上下通,是指上下贯通,在上下贯通的基础上,做到坚强自信独立,但不是一根筋;上下通,还指通达,通彻,通透,是全方位的,而不是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要达到上下融会贯通、通达、通彻,被动的依靠外在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中国苏维埃运动中,丨,上下通,可以理解为精神上要独立,在解决中国问题时,要主动的、独立的去探求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并且对理论的应用要通透,透过现象看本质。若精神上依赖他方,则人格不独立,人格不独立,则国家不独立,国家不独立,何谈救“中国”?

综上,按照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中”字,可以得出“中”有三个最根本的基因:1.接纳认同的基础:内;2. 活学活“用”的方法:从口,内中空;3.主动、通彻、独立的精神:丨,上下通。

二、 中国苏维埃运动时期的“中”

中国苏维埃运动,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是巨大的:其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了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成立;对北伐战争的积极援助,以及指导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理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可也正因如此,使得中国苏维埃运动,一直带有浓厚的“苏俄经验色彩”。如果从“中”字哲学角度来分析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实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靠“苏”救“中”、迷“本”忘“中”和返本还“中”。

1. 靠“苏”救“中”

众所周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在此之前,中国革命正处在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且前途未卜。为此,鲁迅先生曾言:“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看得更加透彻的毛泽东也表达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在北方邻国发生了十月革命,人民当家作主,这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影响力和震撼力是十分巨大的。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典范。因此,中国革命的新取向,是以俄国革命为榜样的 。因此,靠“苏”救“中”,尤其是对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成了难以逾越的阶段。1922年7月,党的二大宣布中国共产党加入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并且服从它的所有指示 。

2. 迷“本”忘“中”

尽管共产国际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因其对中国具体国情的分析不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的认识不足,且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对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勇气与经验欠佳,使得这项影响深远意义巨大的运动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从“中”字角度来讲,可以说是迷“本”忘“中”。这里的“本”是《反对本本主义》的“本本”,也是苏联成功经验的“本本”;这里的“中”既是中国的“中”,也是“中”字哲学意义上的“中”。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到再实践到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中国苏维埃运动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再联系中国苏维埃革命初期的革命阶级的力量,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做出的迷“本”而放弃领导权的决定看似是“合情合理”的。然而,真正的中国的情况是国民党的反动属性远远被低估,与此同时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被低估了,而背离了“中”的立场。大革命失败后,在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革命时,因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一直鼓吹“城市中心论”思想,李立三受“本本”的影响,在中国推行城市暴动,导致重大损失,忘记了“中”的立场。此外,尽管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苏维埃运动中也认识到了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但是在指导初期,有许多政策都是照搬苏联的。后期虽然意识到并支持“耕地农有”,又因农民运动“过火”,一方面无条件让步,要求“约束农民运动”;一方面又重犯教条主义错误,放弃了“中”的立场。总之,在这一个阶段,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具体实践时,忘了“中”的基因,走向了“本本”,从而使得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损失。

3. 返本还“中”

中国苏维埃运动返本还“中”的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这里的“本”指的是本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与原动力,这里的“中”同样具备“中国”和“中”字基因的双重属性。

一些在后人看来似乎十分明白的道理,先驱者却常要付出巨大代价后才能把它弄清 。中共六大以后,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红军、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运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这显然是对毛泽东等领导的符合中国具体实践的探索的肯定。但对这一理念的支持及对毛泽东等领导的符合中国具体实践的革命关注并没有继续贯彻下去,几次错误的指导之后,红军主力被迫长征。这时,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遭到破坏,共产国际同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中断。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中央红军依靠独立自主,运营自己的决策 ,从而真正的走上返本还“中”的革命道路。

下一页
(责编:曹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