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东北抗联女兵: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2】

刘颖

2018年09月19日08:45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李志雄一代才女战歌嘹亮

李志雄,一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个男子的女兵,原名叫李树青,1914年生于吉林省九台县。李志雄在家乡读完小学之后,考入吉林女子中学校读书,毕业于1931年。

良好的家境使在中学读书时期的李志雄性格开朗,思想进步,学习成绩出众。她爱好运动,尤其喜爱篮球,成为该校篮球队的队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时正是李志雄中学毕业将要考大学之时,突发的事件,燃起的战火,将她升学深造的愿望打断。

年轻的李志雄在山河破碎之际,既因自己的停学而憎恨日本侵略者,又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在东北人民反日浪潮影响下,她曾投身于群众自发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3年,十九岁的李志雄如愿以偿,她离开家乡,考入北平(北京)东北大学预科班读书。

然而,世事难料,大东北沦陷之地,岂有太平之日。1935年下半年,李志雄的父亲李抢升在依兰县地方法院任检察官时被日伪政权以思想不良之罪名逮捕入狱,这时,李志雄正在北平东北大学本科读书,她得知父亲被捕入狱的消息后,立即停学,于1936年初同母亲一起到依兰营救父亲。

李志雄同母亲来到依兰之后,到处奔走,多方求人,都无济于事。在营救过程中,有人告诉她们说必须有一笔钱,方能使李抢升获释。志雄为使父亲得救出狱,于同年夏又偕母返归故里,准备向其户族筹款,不料均遭拒绝。雪上加霜的是,母亲在急难之中竟悲观绝望,最后含恨自缢而亡。万般无奈,李志雄一个人返回依兰,对父亲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安慰,以尽女儿最后的孝道。最后,李抢升终因无钱营救,于同年秋死于狱中。

国难当头、家破人亡的急剧打击,在李志雄的精神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但她没有就此倒下去,而是顽强地站了起来。她将父母双亡及善后处理诸事写信告诉弟、妹后,毅然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

李志雄在营救父亲的过程中,经常会去律师高瀛洲家。高瀛洲也是进步人士,和地下党的同志经常接触。经高瀛洲介绍,李志雄认识了地下党县委的领导同志。在她已有强烈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地下党同志的帮助和启发,她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起来。1936年冬,由依兰地下党组织介绍,把李志雄派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工作。

李志雄到抗联第五军之后,开始在第五军妇女团担任宣传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曾任妇女团指导员。1937年随军转战到松花江下游富锦、宝清等地之后,因其文化程度高,颇具文才,于同年冬被第二路军总指挥部调到下江联军教导队任政治文化教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五军的教导队相当于军政学校,校长是周保中,教育长是季青,学员是第二路军的指战员。第二路军包括第五军、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第十军。在这里曾经培训出一大批优秀军政人员,奔赴抗日最前线。在教导队期间,李志雄写下了著名的抗战歌曲《抗联教导队歌》:十月双十民国二十有六年,石灰窑前南山里革命之渊源,正式成立教导队,各军精强干,联军正气贯九霄,高于此峰巅。我们同志共同努力齐心去学习,要作世界伟大事业时代之先驱,俄国列宁一男子,世界谁不知,卫国为民奋勇前进,收复失地。我们东北父老兄弟共有三千万,日本强盗来蹂躏谁个能心甘,男女老幼齐奋起,誓与敌人战,白山黑水已变色,要奏凯歌还。

这首歌,不久就在全军中传唱。遥想当年的场景:操场上站满了训练的战士,齐唱这首歌,是多么地鼓舞人心。

1938年,李志雄又被调到吉东省委第二秘书处担任秘书工作。李志雄在抗联第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省委秘书处工作期间,她虽为知识女性,但在生活上吃苦耐劳,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她的革命立场坚定,极能刻苦自勉,从军以来不但深入钻研理论,一心追求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马列主义真理,完成本身分担的工作任务,而且积极参加后方的各项劳动。

1938年秋,李志雄旧病复发,身体非常虚弱,组织曾指示派人秘密护送她赴佳木斯市就医。李志雄听后表示:“宁死在抗日救国领域,宁死于同志指顾周旋相与艰苦共尝中,绝不愿一日苟活于法西斯日贼统治区,更不愿见法西斯日贼之对我同胞已视同殖民地奴隶牛马之残酷悲痛,更不愿自己是女性而不幸有遭受日贼法西斯之凌辱。”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根据李志雄的报告,同意了她的要求,并嘱咐富锦第四军后方妥善安排她养病。在其养病期间,1939年春,敌人进攻抗联密营时,她随军撤退,在战斗中左臂又负伤,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加之当时斗争环境残酷,且缺医少药,李志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1939年6月,当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派专人赴第四军后方医院看望伤病人员时,其他人大部分恢复健康,唯有李志雄因病重体弱,又加负伤,终告不治。东北抗联一代才女李志雄逝世时年仅二十五岁。

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听了李志雄同志逝世的报告后,十分悲痛,特为李志雄烈士写了传略。文中周保中将军爱才、惜才之情溢于言表,更为李志雄的丈夫失去妻子后的精神状态而担忧。

如今,玉骨久成泉下土,战歌人间几回闻?让我们永远铭记东北抗联曾有位才女叫李志雄,她是妇女团里的一名指导员,她只活了二十五个春秋,她曾经写过一首战歌。

被服厂的英雄女兵

在吉林省博物院内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的陈列展上,有一部缝纫机机头。这个机头虽然内件已经锈坏,黑漆大部分脱落,但外形完好,这个机头是东北抗联第二军陈翰章部遗留下的一件珍贵文物。在当年抗联战士掩埋下来的遗物中,这部缝纫机头是唯一保留完整的物品。

在长达十四年的东北抗日斗争岁月里,抗联第二军第五师师长陈翰章率部在吉林省安图、敦化两县交界的牛心顶子修建了密营,建立了被服厂,用仅有的十八台缝纫机,为抗联战士缝制军装、被褥等。1935年后,在原东北人民革命军和抗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抗日联军七个军,后扩展为十一个军。抗日联军中女战士逐渐增多,后在绥芬大甸子、车厂子根据地建立了抗联服装厂,十余名女战士被分配在被服厂工作。被服厂里面的女战士们既要做服装,同时又担负着医治、掩护和转移伤员的任务。这是一群怀揣着家仇国恨的女兵,她们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宁死不屈的殉国之情。她们其中大多数惨死于敌手,现将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女英烈的事迹记录于此:

崔姬淑,1909年12月出生在吉林省延吉县细鳞河村一户雇农之家。生活本来就贫苦的家庭,在崔姬淑三岁时其母又不幸病故,她只好倚在父亲的膝下苦度光阴。时光荏苒,幼年失母的崔姬淑在十七岁时与朴元春结婚,婚后夫妻恩爱,并定居在帽儿山下龙岩洞的婆家。当时,崔姬淑与丈夫一起去夜校学习,从那里接受了革命思想。参加进步青年秘密集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少年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并成为妇女会的骨干,经常组织妇女参加各种活动。

1931年,她积极参加“秋收斗争”与“春荒斗争”,丈夫在斗争中被捕入狱,她坚决要求到丈夫原来的岗位上工作。同年底,崔姬淑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龙岩洞妇女委员、八道沟抗日根据地互济会妇女委员等职。1932年8月,加入延吉县游击队,成为当地最早的女游击队员之一。

1934年3月,崔姬淑调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一团被服厂工作。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被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崔姬淑所在的部队是第六师,她被任命为师裁缝队队长。1936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东满地区的侵略,抗日队伍不得不经常跋山涉水进行转移,崔姬淑经常身背数十斤重的缝纫机随部队行动。崔姬淑常常对战友们说:“缝纫机就是手中的枪,是我们的武器。”

1941年2月,一个寒冷的早春,崔姬淑随游击小分队转移至延吉县。在一次携带重要情报返回司令部途中,崔姬淑遭遇敌人,在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大腿。她为了不连累战友,坚决留下掩护同志们撤退。同志们得救了,崔姬淑却不幸被捕,被押往伪龙井警察署关押。

被捕后的崔姬淑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敌人想要口供,遂将她五花大绑,严刑拷打。灌辣椒水、用竹针刺指尖,当所有的酷刑都未能使她屈服后,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官竟然指使一个眼科军医用手术刀剜出了崔姬淑的双眼。可是,更大的痛苦还在后面。敌人挖出了她的眼睛以后,又活生生挖了她的心脏……

崔姬淑走了,走得惨烈,走得悲壮。她就像那长白山上的美人松,折断在艰苦的抗战中。

安顺花,1909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十五岁时,父亲将她嫁给一贫如洗的李凤珠为妻。1930年,她和丈夫李凤珠背井离乡来到吉林省,在珲春县东炮台一大地主家里做佃农。1930年10月,安顺花和丈夫一起加入共产党领导下的反日会,夫妻俩担负通信联络工作。1931年1月,安顺花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李凤珠被调到金区党委工作。敌人加紧了对安顺花家的监视,她毅然带着公婆和两个孩子投奔了游击队。1934年4月,她率缝纫队跟随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四团,开始了军工生活,转战于珲春、汪清、金仓、宁安之间。结婚十五年,安顺花经历了四次分娩的痛苦,可四个孩子连续在两年内被敌人所杀害,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安顺花没有倒下,她知道自己这条命,活着就是为了向敌人讨还血债。

1937年3月26日清晨,天色微明,一支由几十名女军工组成的缝纫队,踏着冰霜出发了。夜幕降临时,她们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头道沟附近一带的山峦和树林里安营扎寨。刚刚安顿下来,哨兵就报告敌人来了。万分紧急的时刻,安顺花决定引开敌人,保存缝纫队。她命令大家向山顶撤退,自己则向另一个小山坡的一片丛林跑去。裁剪员金贞善紧跟在她的身边,她俩故意露一点目标诱敌,在一片丛林洼地里向敌人开枪,随后跑向另一片丛林深处,日寇向她们追来了。突然,一颗子弹打中了金贞善,这位勇敢的女兵倒在了血泊中。没有时间去悲伤,只有仇恨的怒火在燃烧,安顺花把战友埋在一棵“美人松”下的小坑里,飘飞的大雪覆盖了她的遗体。只剩下安顺花一个人了,她继续和鬼子周旋,可是子弹已打完,她把枪埋进雪地后,直奔东南方的一座岩洞。没跑多远,敌弹打中了她的双腿。来不及包扎,她全力朝前爬行,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痕。安顺花在刺骨的雪地上昏了过去。当她清醒过来时,已被敌人带到缝纫队的营棚前。残忍的敌寇不顾她重伤的双腿,开始了轮番的刑讯,头发被撕扯掉了,上衣被撕扯掉了,安顺花仍不肯屈服,最后刽子手们砍掉了她的双手,将削好的木楔子,一根、两根、三根、四根……直钉向安顺花的胸部和腹部。

两天后,战友们来了,惨烈的景象令人无法目视,白雪映衬下的是安顺花玉石一样苍白的脸和极度痛苦中紧紧皱着的双眉,胸腹部四根木楔揭示着侵略者的无边罪恶……

烈士走了,英魂不泯。东北抗联第二军独立师第四团缝纫队队长,年仅二十九岁的安顺花,殉难于抗日战争中。

(资料均由见习记者孙铭阳本报记者谭湘竹整理)

上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