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远赴他乡寻求马列主义 点燃强国梦想的希望曙光【5】

【查看原图】
1921年周恩来(后排右三)与北京、天津勤工俭学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在巴黎合影。
1921年周恩来(后排右三)与北京、天津勤工俭学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在巴黎合影。

编者按:今年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100年前的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2000名中国进步青年远赴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他们在此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并从这里起步,走上革命道路,开始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他们当中有些对新中国成立居功至伟,比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有些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比如钱三强、严济慈、童第周、徐悲鸿、林风眠等对中国的社会革命与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作用

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  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 

五四运动时期,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中国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批赴法国留学。由于自费留学费用很高,除极少一部分官派的留学生外,绝大多数中国学子都半工半读,在法国的工厂中和法国工人、华工等一起劳作,获得了法国舆论界的赞誉。1912年,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力赞此事。俭学会在北京成立留法预备学校,送80多人赴法俭学,1914年受袁世凯政府的阻止,被迫停办。以后保定人李石曾在巴黎华工中试验工余求学,1915年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1916年3月,在巴黎成立华工学校,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创造了条件。【详细】

1919—1920年间,先后共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其中以四川(378人)、湖南(346人)、河北(147人)为最多。留学生基本上都是16~30岁的青年。其中,较为知名的人士有湖南教育界著名的徐特立、蔡和森、蔡畅和他们的母亲葛健豪一家,王若飞和贵州教育界知名的黄齐生甥舅等。他们到法国后,有的先工后学,有的先学后工,有的边工边读,绝大多数都加入了“留法勤工俭学会”,互帮互助。根据一份当时的调查数据,共有400-500名中国留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进入了70多家工厂做工。除此之外,不少于200名的留学生还在平时当散工、干杂活。这其中,约有670人进入巴黎及法国各地的30多个学校,其中多是首先补习法文,然后进入工业实习学校及其他学校学习。暂时没有工作,处于候工状态的留学生只靠“留法勤工俭学会”发放的微薄的维持费度日,生活极为艰苦。中国留学生在进入工厂后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法国工人或华工一起劳动。每天8小时工作后还补习法文或学习工艺。他们的勤奋吃苦让法国工人、学生和友好人士对他们表现出了普遍的欢迎和关切,同时也让留学生们广泛地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实际。有些青年则着重锻炼自己,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工人运动、研究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详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毛泽东:为他人赴法留学筹款】五四时期,赴法勤工俭学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热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批有志青年毅然漂洋过海远赴异邦,努力探寻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当时,毛泽东等也积极动员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唐铎的《回忆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谈及:“1918年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同志,在湖南组织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中国的出路问题。恰在这时,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先生,给毛泽东同志来信,告知有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于是,新民学会专门讨论了组织会员和湖南青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他们认为通过留法勤工俭学,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正是‘向外发展’的一个好机会。从此,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便着手积极组织,进行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详细】

【周恩来:探求救国真理,确立共产主义信仰】1920年12月13日,周恩来与李福景等人,乘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抵达马赛港,随即换乘火车到巴黎。周恩来在此短暂停留后,于1921年1月5日赴伦敦,开始对英国作“社会实况之考查”。由于伦敦生活费用大,他决定投考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大学。1月25日,周恩来致信严修,禀报办理入学手续之事,并谈及欧洲现状,说:“法受欧战影响为最大,战地恢复旧观至今日犹不能达百之五六,满目疮痍”“物价高贵,失业者多,劳资阶级之争无或已时,是欧洲执政者所最苦耳”。相较于赴日之时,周恩来在思想上成熟了许多。赴欧之后,他广读博览,涉猎各种学说思潮,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详细】

【邓小平:16岁远渡重洋,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远渡重洋留法勤工俭学。5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太多安静读书的日子,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职业革命家。法国警察在搜查他的住所时找到的都是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他后来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1926年初,邓小平进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说:“我更感觉到而且大家都感觉到我对于共产主义的研究太粗浅”,“所以,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这不到一年的时间,是他唯一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时光,他如饥似渴地读书,理论水平和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详细】

【陈毅:广泛阅读法国文学,进行大量文学创作】1919年,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其过程是:“十月到马赛,同年底到巴黎,一直到一九二一年十月回国。在这两年中,我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并注意当时俄国革命的情形,同时广泛地阅读法国的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卢梭和雨果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陈毅旅法时期开始大量进行文学创作,当时他的文学作品如诗歌,以及通讯、杂感等,陆续发表于上海、北京的报刊,俨然成了一个文人。【详细】

 

分享到:
(责编:曹淼、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