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一个你不知道的陈毅——风流儒雅话陈毅

散 木
2013年04月28日14: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毅以一代儒将著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风流儒雅格外浓烈。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印记。
 

早年的学习经历


  “我五岁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识字读书”,“六岁半读完《四书》”,“小时候我记忆力很好,读书三遍就能背诵”。这是陈毅分别于1942年3月在根据地对国际友人罗生特的信中和1952年对妻子张茜讲的。

  他还说:自己“九岁时,随父亲移家成都,找了一个私塾老师,学唐诗、宋词、《诗经》。以后辛亥革命爆发,我在成都上学,曾读过冯举人为校长的高等小学,还经常向学馆里的裴老师请教,听他讲课,写文章请他改。这段时间,读了《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千家诗》《唐诗集解》以及《西游记》《封神榜》等书籍,奠定了文化基础”。继之,“我在成都上过几个小学,后来跨进了一所甲种工业学校学习工科(先是成都工业讲习所,后是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他还回忆说:在那里,‘学习自然科学,对国际形势有了一些了解’。当时陈毅还在成都青年会学习过英文)。但那时我实在的兴趣是集中在政治和文学方面。辛亥革命以后四川连续不断的军阀内战,引起我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注意,而我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和我在成都遇见的几个精通中国文学的老师,以及成都四周富于文学艺术史迹的自然环境,又把我推上倾心于文学的道路”。这是陈毅自述其早年求学的经历,以及他早年思想形成的背景。

  那时,陈毅还为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他说:“那时我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很浓,最喜欢读苏老泉的文章,他字明允,为此我自己取名为陈允明。”

  陈毅还回忆说:“在甲种工业学校读了两年,因家道中落,不能继续读下去了,便去报考熊克武开办的四川讲武学堂。”然而,在“数学考试时,我同座的张某不肯真心相助,弄了一个错误的草稿给我抄,以致不及格而落榜”。这是说当年陈毅偏科,数学不好,考试时“作弊”,旁人的草稿却是错误的,导致他落了榜,因此无缘在讲武学堂学习。“落榜后,我曾想去当兵,但家里不允许。后来正好吴玉章办的留法预备学校招考,我和大哥陈孟熙都考取了,这倒是上次落榜的好处。那是一九一八年,我十七岁。”

1919年,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其过程是:“十月到马赛,同年底到巴黎,一直到一九二一年十月回国。在这两年中,我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并注意当时俄国革命的情形,同时广泛地阅读法国的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卢梭和雨果的著作。”


  值得注意的是,陈毅旅法时期开始大量进行文学创作,当时他的文学作品如诗歌,以及通讯、杂感等,陆续发表于上海、北京的报刊,俨然成了一个文人。

  1923年春,陈毅回到重庆,在《新蜀报》任主笔。这年秋天,他又赴北京,在中法大学读书。后来他回忆说:“这时期,我仍然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爱好。我从事翻译法国的文学作品,也另用笔名写了许多诗歌和小说。我企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影响中国的文学。我曾经发表过下面几篇文章:(一)论劳动文艺;(二)对罗曼 罗兰及其英雄主义的批评;(三)对法朗士的批评;(四)对巴尔比士著作的介绍;(五)在列宁逝世纪念日与徐志摩的争论。”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也是陈毅才华横溢的青年岁月,他已经十分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文学创作和评论当中,也是他投入革命实践之初的热身和练笔。

  陈毅对此还回忆说:“当时,党的经费困难,党员要资助党,还要帮助困难的同学。我只好卖稿子,和郑振铎等文化人发生了联系。但报馆撰文常苦于无固定的收入,生活很清苦。”陈毅当年的文稿,多发表于《小说月报》和《晨报》的副刊《文学旬刊》《晨报副镌》,一些政论性的文章则多发表于邵飘萍创办的《京报》及其副刊《民众周刊》《京报副刊》等,此外还有《烈火》半月刊。

【更多内容请进入党史频道】        

组图:建国以来历次大地震回顾

毛泽东第一次给妻子杨开慧写情诗: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游泳趣事:81岁高龄最后5次游泳

冯玉祥最后岁月: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及遇难"真相"

解密: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做的三道“数学题”

解密:漫谈人民军队 陆军历史上的“军”

【新书推荐】叶永烈《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陈毅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