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史頻道 >> 毛澤東與張聞天:跟著真理走
《毛澤東與張聞天:跟著真理走》目錄
 
內容簡介  
《毛澤東與張聞天:跟著真理走》
  張聞天曾經是毛澤東的上司,后來毛澤東成了張聞天的上司。他們的關系比較特殊,大致經歷了反對—合作—分手三個階段。張聞天曾說過,“真理在誰手裡,就跟誰走”﹔毛澤東對張聞天的評論是“明君”,比較民主,不爭權,同時也說張聞天身上始終書生氣太重,因而對他“一直不大滿意”。三部曲不僅反映了張聞天與毛澤東關系的起伏變化,也射出中共發展史、乃至中國革命中許多事件的正確與錯誤、曲折與順利、高潮與低潮。
  本書記載了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影響最深遠的兩位偉人——毛澤東與張聞天在歷史關頭的合作與分歧,折射出中共黨史中許多問題的是非曲直。本書史料豐富翔實,人物描寫生動細膩,兼具研究價值和可讀性。
 
作者介紹
張樹德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黨史、軍史研究,著有《知情者說》系列、《紅牆大事》系列、《毛澤東與共和國重大決策紀實》《中國重返聯合國紀實》《毛澤東與中國古典軍事典籍》《跟著真理走:毛澤東與張聞天》《毛澤東與彭德懷》《毛澤東與賀龍》等多部著作。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圖書精選  
第一章 毛澤東和張聞天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山溝裡走出的“土包子”馬克思主義者與留過洋的“布爾什維克”——毛澤東和張聞天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張聞天和毛澤東的關系是比較特殊的。張聞天曾是毛澤東的上級,后來毛澤東成了張聞天的上級。他們之間關系的發展與變化,可以透視出中共發展史,乃至中國革命中許多事件的正確與錯誤、曲折與順利、高潮與低潮。
  張聞天與毛澤東關系的開始並不像中共其他一些高級領導人那樣長、那麼早。雖然早在1920年初,張聞天就知道毛澤東的名字了,但他們真正的相識、相知卻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才開始的。【詳細】
第二章 進入中央蘇區后,張聞天同毛澤東的關系逐漸密切起來
    在毛澤東受到排擠之時,張聞天從蘇聯回國,被共產國際迅速推上了重要的領導崗位。進入中央蘇區后,張聞天在實際工作中的許多重大問題上同博古產生分歧,同毛澤東的關系逐漸密切起來。
  張聞天從1925年10月去蘇聯到1931年2月回國的這段時間裡,系統地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但由於遠離祖國,不了解國內的實際情況,只是從書本到書本地學習,脫離了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
  而此時在中國國內,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各根據地進行了有聲有色的斗爭。在中央蘇區,毛澤東、朱德等人已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了農村,開展武裝斗爭,深入土地革命,建立根據地,並逐步走上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詳細】
第三章 福建事變的發展讓張聞天在思想認識上真正與毛澤東站到了一起
    李德、博古憑著看地圖躲在房間裡指揮戰斗,致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遭到重大挫折。福建事變的發展讓張聞天進一步看到了“左”傾幼稚病的危害,在思想認識上真正與毛澤東站到了一起。
  進入中央蘇區的張聞天,在認識上真正與毛澤東站到一起的是在對待福建事變的態度上。也正是從這一件事情起,張聞天開始了同“左”傾路線的決裂。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了100萬軍隊對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大規模軍事“圍剿”,其中50萬軍隊直接用於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敵人採用了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詳細】
第四章 廣昌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張聞天和博古、李德的分手
    廣昌戰役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張聞天和博古、李德的分手。毛澤東向中央提出的正確建議多次被李德、博古等拒絕,紅軍隻剩下長征一條路。
  張聞天曾在《從福建事變到遵義會議》一文中寫道:“記得在出發前有一天,澤東同志同我閑談,我把這些不滿意完全向他坦白了。從此,我同澤東同志接近起來。他要我同他和王稼祥同志住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反對李德、博古領導的‘中央隊’三人集團,給遵義會議的偉大勝利打下了物質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在對待一個問題的態度上,直接導致了張聞天與博古、李德的分手,與毛澤東站到了一起。這個問題就是關於廣昌戰役應採取的戰略戰術。【詳細】
第五章 長征途中,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組成了反對“最高三人團”的“中央隊三人團”,力挽狂瀾
    擔架上的“密謀”—長征途中,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組成了反對“最高三人團”的“中央隊三人團”,力挽狂瀾。
  遵義會議從醞釀到舉行的整個過程中,毛澤東始終起了主導和決定的作用。但是,毛澤東的杰出作用與張聞天的密切合作是分不開的。對此,毛澤東1969年4月10日在九大上還說,張聞天在遵義會議是和我合作的。而這種合作,就是人們常說的毛澤東與張聞天、王稼祥在長征路上的“密謀”。
  1934年9月,毛澤東來到於都,主要的任務是察看地形,選擇突圍的路線。后來紅軍利用枯水期在選定的地點架了五座浮橋,安全地過了於都河,走的就是毛澤東選定的路線。【詳細】
我要評論  
 
 圖書推薦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