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當日,蔣介石即給毛澤東發去電報,后又連發兩封電報,催促國共在重慶舉行和平談判,一次比一次急切,表現出少有的熱情。蔣介石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是因為當時國內國際大背景下的歷史必然。
蔣介石真的措手不及
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后,美英蘇三大國就醞釀著早日結束亞洲的戰爭,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7月16日,三大國在德國柏林郊外波茨坦召開會議,通過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但日本拒不接受《波茨坦公告》,聲稱要“決心戰至最悲慘的結局”。
蔣介石對即將到來的勝利一點精神准備都沒有,還在盧溝橋事變8周年發表紀念文章,號召全國軍民還要有長期作戰的精神准備。
美國總統杜魯門早就想盡快結束戰爭,7月21日,他在得知美國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消息后,對於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心中終於有了底。8月6日晨8時,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騰空而起的耀眼的蘑菇雲也驚醒了斯大林,蘇聯於8日對日宣戰,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驕橫的日本軍閥還是不投降。9日11時30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廣島和長崎遭受滅頂之災,日本天皇很快便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
勝利來得太突然了,蔣介石真的措手不及。此時,國民黨軍事主力偏處西南,日軍仍然佔領自東北至廣東的大片國土,接收與繳械的問題已迫在眉睫,諸如廣州、長沙、武漢、南昌、九江、安慶、南京、上海、杭州、徐州、鄭州、洛陽、青島、濟南、北平、天津、山海關、承德、赤峰、多倫、古北口、張家口、歸綏、太原、包頭、石家庄等戰略要點的接收,對於蔣介石來說至關重要,而他的主力部隊距這些地方都太遠。
而此時的中國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已發展到120萬,民兵也有220萬,解放區面積約100萬平方公裡,人口近1億。中國共產黨密切關注著抗戰勝利后的中國局勢。8月10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寫了《關於日本投降后我軍任務的決定》,明確指出:日本投降后,國民黨一定向解放區進攻,和我們就接收問題,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
毛澤東對抗戰勝利后將要出現的情況,已是洞若觀火,胸有成竹。8月13日,毛澤東在為新華社寫的社論中,再次明確提醒全黨,“蔣介石在挑動內戰”,並斬釘截鐵地表明了應對的方針:“人民得到的權利,絕不允許輕易喪失,必須用戰斗來保衛。我們是不要內戰的。如果蔣介石一定要強迫中國人民接受內戰,為了自衛,為了保衛解放區人民的生命、財產、權利和幸福,我們就隻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戰。”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發布命令,號召各解放區抗日部隊向日偽軍發起猛烈進攻,並命令附近的日偽軍在限定的時間內繳出全部武器,如拒不投降,立即予以消滅,八路軍、新四軍將接收其所佔的城鎮和交通要道。延安總部又連續發布6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區武裝部隊向敵偽所佔地區和交通要道展開積極進攻,包括要求冀熱遼解放區等地的部隊向東北進軍,迫使日偽軍投降。
蔣介石急了,慌忙以最高統帥的名義給八路軍發出強硬的命令:“所有該集團軍所屬部隊,應就原地駐防待命。”當然,蔣介石也很清楚,八路軍、新四軍是不會買他的賬的。現在對於他來說,時間是最關鍵的問題。他於是裝出一副謙恭的樣子,邀請毛澤東來重慶,以談判拖延時間。
事實也確實如此,就在蔣介石向毛澤東發出邀請之際,上海、浙江的漢奸武裝,搖身一變為國軍,阻止新四軍的進入。廣州等27個戰略要點,除張家口、古北口由八路軍解放,多倫、赤峰、承德為蘇軍和外蒙古軍佔領外,其余的戰略要點,多由美國搶運的國軍所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