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紅軍的"情報王"蔡威 失去他有如失去眼睛

賴 晨
2012年11月26日08:0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保衛鄂豫皖、川陝蘇區

  1931年10月下旬,蔡威結束了上海黨中央特科無線電培訓班的學習,受中央派遣,經南京、蚌埠,繞道皖西北,於11月21日抵達鄂豫皖蘇區首府新集(今河南新縣城),與戰友們一起創建了鄂豫皖蘇區的無線電通訊工作。

  鄂豫皖蘇區紅軍先后粉碎了國民黨兩次“圍剿”,武裝力量迅速壯大。1931年11月7日,成立了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為徐向前,下轄4個師,近3萬人。但鄂豫皖蘇區遠離黨中央,通訊聯絡工作靠地下交通員一站一站地傳遞,速度慢,不方便。有時為了送信,不得不派一個班的兵力護送。盡管如此,不少信件還是被敵人截獲,泄露了秘密,貽誤戰機。因此,建立無線電通訊工作,成為鄂豫皖蘇區和紅四方面軍的當務之急。

  蔡威風塵仆仆趕到新集,立即投入到緊張的電台創建工作中。時年24歲的蔡威是一個白面書生,穿著西裝褲,留著大背頭,講一口誰也聽不懂的福建官話,因此大家都叫他“洋學生”。當時根據地沒有電台,他和幾位上海來的同志都留在鄂豫皖軍委當參謀,可他一點也不像個參謀,整日裡圍著部隊繳獲的那些破爛發電機、收發報機,轉轉悠悠,摸摸弄弄,忙得飯都顧不上吃,滿身油污,加上黑一塊、白一塊的“花臉”,乍一看,還以為是地道的機修工。他見了人只是點點頭,笑一笑,很少說話。

  12月,徐向前指揮部隊在黃安全殲國民黨軍第十九師,繳獲了一部完整的電台。蔡威高興極了,連忙進行檢修,幾天后就通過它與黨中央取得了聯系。從此,鄂豫皖蘇區和紅四方面軍孤軍苦斗的局面得到了改觀,可以及時得到中央指示和其他根據地的信息,還可以接到南京中央社發布的新聞,了解時局,提供情報。在鄂豫皖蘇區第一次黨代會上宣讀的黨中央賀電,就是蔡威通過這部電台抄收的。

  紅四方面軍被敵人嚴密封鎖包圍,極需電台及時溝通各方消息,而電台卻由於缺乏器材、油料,經常出毛病。對此,蔡威深感不安,十分焦急。然而,他一不叫苦,二不喊難,從不伸手要求領導解決困難,只是埋頭機房,日夜鑽研。他憑著聰明才智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充電機沒有“賬圈”,發動不了,他親自動手做模型,搞翻砂,用打碎的瓦灰磨光來代替。沒有潤滑油,他把豬油、牛油煉兩次后再過濾使用,為了節省一點少得可憐的汽油,以保証戰時使用,他先用煤油代替,后來在行軍途中看到當地群眾利用河流帶動水輪機磨面,便靈機一動,悉心鑽研,在其他同志的協助下,研制成一台木制水輪機,利用河流落差運轉發電。

  由於他和戰友們的努力,在川陝蘇區反圍攻時,敵人的每次較大的軍事行動,包括進攻時間、地點、兵力調動部署等電報,無一漏過他和戰友的耳機。敵人對我軍的破譯工作很害怕,密碼本經常變換,常出現單日雙日使用的密碼不一樣,上午下午不一樣,一份電報前后不一樣的情況。這雖然增大了破譯的難度,但蔡威對敵人每次密碼的變換,都能相應作出有效的對策。這些破譯出的情報,成為我軍捕捉戰機和選定戰策的重要依據,從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戰勝利,最后以消滅敵人10萬余人的輝煌成果,徹底粉碎了敵人的圍攻。

  在保衛蘇區的各次戰役中,蔡威日日夜夜地守候在電台的旁邊,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粉碎敵人的“三路圍攻”后,蔡威興高採烈,喜笑顏開,甚至情不自禁地哼起閩東地區的俚曲山歌。他還經常和戰友們說:“戰斗總是會有空隙的,可是我們電台的工作是永遠不會有間隙的,為了當好黨的耳目,我們就是要拼!就是要干!”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