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路上支援友軍情報
1934年10月,蔡威領導的第二電台通過偵聽敵人的電台獲知,10月16日,中央紅軍被迫撤出江西瑞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中央紅軍的長征沒有告訴川陝蘇區和紅四方面軍,証明形勢嚴峻,徐向前等首長決定積極關注和策應中央紅軍的長征。
蔡威領導的電台跟蹤偵聽中央紅軍周圍的敵軍電台聯絡,破譯后經徐向前等首長確認再發給中央紅軍,在軍事情報上對中央紅軍予以援助。中央紅軍退到貴州境內,中央從徐向前部獲取的重要情報表明,在去同紅二、六軍團會師的途中,蔣介石已經埋伏了重兵。黨中央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放棄北進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作出了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重大軍事決定。1935年1月4日,蔡威領導的第二電台破譯了敵人在中央紅軍周圍部署的情報,迅速向中央發報。電報全文不過300來字,卻將當時中央紅軍周圍分布的國民黨軍17支不同部隊的位置、人數和動向悉數告知,紅軍無線電情報偵察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正是利用了這些精確情報,毛澤東調動當時隻有3萬多人的中央紅軍巧妙穿插於二三十萬國民黨軍的重兵包圍之中,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四渡赤水,成就了長征史上光輝神奇的篇章。
193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和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率領的右路軍(由紅一方面軍第一、第三軍和紅四方面軍第四、第三十軍組成),終於走出草地,到達班佑、巴西地區。此時,蔡威領導的紅軍總司令部第二局(偵察局)偵悉:胡宗南發現紅軍北上,即令其第四十九師於8月27日由漳臘向包座急進,企圖會同已經控制包座地區的獨立旅1個團在包座河一線堵截紅軍北上。包座位於四川省若爾蓋縣東部,地勢險要。敵軍在南北之大戒寺、求吉寺據險防守。為解除紅軍右路軍的側翼威脅,開辟前進道路,黨中央決心發起包座戰斗,並根據情報作了精心運籌和周密部署。包座戰斗是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的第一個大勝仗,此仗勝利不僅使紅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得到了補充,而且粉碎了敵人妄圖把紅軍困死在草地的圖謀,掃除了進軍甘南的障礙,為實現中央的北上戰略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包座戰斗,蔡威功不可沒,這讓毛澤東再一次記住了蔡威這個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