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難,鼓舞信心
1929年年底,黨和紅軍內部不少人對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觀情緒。1930年1月5日,毛澤東針對時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林彪散發的對紅軍前途究竟如何估計的征求意見信給予了答復,批評了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在信中,毛澤東指出:“這裡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對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取得徹底勝利的代表性表述。
1939年2月,在延安生產動員大會上,毛澤東針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局面,提出了“自己動手”的口號,隨后各根據地逐步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成為各根據地克服經濟困難、實現生產自給的努力目標。即便在解放后,當全國或某個地區出現經濟困難的時候,這個口號也一直是黨和政府鼓勵人民生產自救的行動號令。
1945年6月11 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所作的閉幕詞中指出:“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從此,“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勇於奮斗、敢於犧牲的斗爭精神的寫照。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馬克思主義觀
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從來反對離開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去研究馬克思主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對大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黨中央所犯錯誤中的一個錯誤是不認識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毛澤東切中要害地指明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也為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這句話后來成為黨創建、領導和掌握人民武裝並進行斗爭的行動口號。
1930年5月,毛澤東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存在的教條主義思想,專門寫了《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 “本本主義”者必須 “速速改變保守思想!換取共產黨人的進步的斗爭思想!到斗爭中去!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這個論斷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形成正確工作方法的行動指針。
在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指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提出,為后來正常情況下的黨內斗爭指明了正確的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