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與策略的哲學思辨
毛澤東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系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制定黨的政策,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紅軍大學所作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演說中指出:“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這對解放戰爭時期,革命人民和軍隊戰勝裝備強大的敵人,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1948年1月18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決議草案《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又說:“當著我們正確地指出在全體上,在戰略上,應當輕視敵人的時候,卻決不可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也輕視敵人。”這些論述后來被概括為“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口號,成為毛澤東戰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達。
1958年12月1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發表了《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一文,指出:“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從此,“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成為中國人民在思想上、戰略上藐視一切貌似強大的敵人的口號。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長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境裡進行革命活動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的總結。毛澤東經常強調,隻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都有可能克服。
1938年5月,毛澤東在發表的《論持久戰》中,專以“兵民是勝利之本”為標題,論述了全面抗戰、全民抗戰的觀點。他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主張進行廣泛的熱烈的政治動員,解決兵源、財源等困難問題,達到“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的目標。這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片面抗日、主張全面抗戰思想的集中表述。“兵民是勝利之本”既是“人民群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這一思想的發揮,又是后來“人民戰爭勝利萬歲”、“全民皆兵”、“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一類口號的來源。
當然,毛澤東還十分注重運用階級斗爭的武器,提出“階級斗爭,一抓就靈”,“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等政治口號,並成為后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核心內容。這些對階級斗爭擴大化、絕對化的提法,一度成為流行口號,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得到矯正。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