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的政治口號的獨特魅力 為何深入人心?

○許起科 慈龍翔(安徽)
2012年11月26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政治口號的藝術魅力

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理論家。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他十分注重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一部分,毛澤東的政治口號獨具魅力,涉及政治、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黨領導的革命、建設等各項事業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曾經達到全黨、全國人民共識的高峰,極大地開發了黨的政治資源,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即使在今天,回顧毛澤東的這些打動人心的政治口號,仍能感受到其動員激勵、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魅力,仍能體會到立足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的“毛澤東思想”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充分體現人民的利益訴求

馬克思說:“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他又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就是說,提出政治主張並宣傳解釋時,一定要能和普通百姓的具體利益相結合,政治目標要與老百姓的利益相聯系。聯系得好就成功﹔聯系得不好就失敗。毛澤東的政治口號便充分體現了人民的利益訴求。

1927年九十月間,經過三灣改編,毛澤東帶領部隊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1928年3月開始,正式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爭,起草了《井岡山土地法》。正是因為把土地革命貫穿於井岡山斗爭的全部,所以才有了根據地的蓬勃發展。它的經驗在於,武裝斗爭是根本,土地革命即農民的利益是目標,農民得到了自己的利益就會跟著共產黨走,跟著紅軍走。在那個時候,讓農民能分到自己的田地,就是農民利益最現實的體現,“打土豪、分田地”這一口號便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因而深入人心。

1950年6月27日,美國出兵侵略朝鮮,並派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面對美軍對中國東北近鄰的入侵和對新中國安全的威脅,中共中央作出出兵朝鮮的重大戰略決策。毛澤東提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八個字將國際義務、愛國精神和“保家”的具體利益都概括進來。對新中國剛成立正在建設幸福家園的群眾來說很好理解,很有感召力。

1964年5月之后,由於蘇、美加緊了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中共中央作出決定,對我國國民經濟作一次重大的區域性布局調整,毛澤東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再次把黨的決策與保障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

榜樣引導,強調黨性與修養

毛澤東的政治口號魅力體現在他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提出鮮明口號,用以喚起民眾,引領黨心、民心。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寫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誠。”“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從此,“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努力加強自身黨性和道德修養的典型口號。

1944年9月5日,八路軍戰士張思德在陝北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毛澤東在其追悼會上的講話中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為人民服務”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語言。時至今日,仍被各級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作為座右銘。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1963年初,他的優秀事跡被公開報道。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共產主義精神品質。從此,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展開,而且不管政治形勢如何變化,雷鋒精神都經久長存。“向雷鋒同志學習”逐漸成為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的動員口號。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