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他是上世紀80年代主政福建省的改革元勛,力倡“要允許改革犯錯誤,但不允許不改革”。他的從政生涯波瀾起伏,他的身上集中了一個改革者的艱辛與榮耀——

項南:不怕丟官的改革先鋒

2012年11月30日10: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革新爭“第一”

當時的政治邏輯,上任伊始,一般務求穩定低調。但對改革者項南來說,隻能選擇放手去做。

他初到福建便提議不再“以糧為綱”,這在當時頗有些“大逆不道”的意味。但項南態度堅決,說要因地制宜念“山海經”,農林牧副漁多業發展。

1981年4月底,項南又表態:福建要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即個體經濟和合資經濟)同時存在,並要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

想招商引資的項南接見了4批外商,聽到的卻是兩個抱怨:交通和通訊。航空基本是零,福州機場隻能停中小飛機,而廈門無民用機場。從福州到廈門,汽車甚至要走一天。通訊就更糟糕,1980年,一位法國商人從福州向巴黎挂長途電話,等了兩天兩夜都沒接通,怒而離開。

修機場要得到軍方的同意,軍方說廈門離金門那麼近,金門的炮把飛機打下來怎麼辦?項南說,金門也有民航客機起落,他們就不怕被我們擊落?在軍事上究竟是我們怕台灣還是台灣怕我們?軍方一聽,便沒什麼意見了。中央無法給錢,項南就從科威特的一個發展基金那裡借到2200萬美元修機場。為了顯示經濟特區的海外視野,項南給新機場取名為“廈門國際機場”。

此后,福建從美國銀行借錢裝備遠洋船隊,從約旦借錢買燃氣輪機,還在日本發行了兩批私募債券——在當時看來,這簡直是驚世駭俗。

解決通訊問題,項南更冒了一個險:他引進了日本富士通公司的程控電話交換機,此時該機型還處於試用階段,因而價格也低。事后証明項南的冒險和日本的技術一樣頗為成功,福建通訊設施一時超過了香港和新加坡。

項南努力創造和維護著一個又一個“第一”:他在爭議聲中,堅決支持福建和日本日立公司合資建設“福日”電視機廠,這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家電企業﹔他同樣堅定地支持中國煙草業第一家合資公司——廈門華美卷煙有限公司。在項南的努力下,廈門還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這是新中國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

因為痛感外界對福建了解太少,1981年10月,項南提議福建安排了一次“港澳記者團”訪閩之行,開風氣之先。所邀報紙中,左、中、右皆有,這無疑是有政治風險的。項南說,福建要吸引外資,“還需要新聞界的朋友多多幫忙”。多年之后,這句話成為中國官員的常用語。

(責編:楊麗娜(實習)、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