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他是上世紀80年代主政福建省的改革元勛,力倡“要允許改革犯錯誤,但不允許不改革”。他的從政生涯波瀾起伏,他的身上集中了一個改革者的艱辛與榮耀——

項南:不怕丟官的改革先鋒

2012年11月30日10: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與守舊思想交鋒

主政福建的項南深知自己改革先遣隊的角色。鄧小平說改革要“摸著石頭過河”,作為“總設計師”的鄧小平提供方向,至於具體水深水淺,就要看一線的“地方大員”了。項南常以年輕時候唱的《開路先鋒》與同僚共勉,說自己的任務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1981年春夏之交,一個流言從北京傳到沿海,說特區要取消。1983年,有關特區的傳言再度出現,有人認為改革開放將舊中國和許多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不好的東西也引了進來,對改革者大加伐撻,將特區比作“舊中國的租界”。

環境有些慘淡,項南和任仲夷,這兩位地方大員時常保持熱線聯系,互通觀點。在指責之聲甚囂塵上之時,項南針鋒相對:“舊中國的租界,是主權在他人,特區是主權在我,怎麼能和舊租界相提並論?”

有關政策要“收”的說法延續到了1984年,這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第5個年頭。剛開始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步履維艱,難點在於企業缺乏活力,毫無自主權可言。當年2月7日,鄧小平在廈門視察時對項南說:“我們的開放政策,不是收的問題,而是開放得還不夠。”給予明確的支持。一向超前的項南建議:廈門特區可以變成“自由港”,“貨物自由進出﹔人員自由往來﹔貨幣自由兌換”。小平思考片刻說:“前兩條還可以,后一條不容易。”

這年3月,福建的一些廠長經理們給項南寫了一封信。第二天,這封項南親自擬好標題的呼吁信發表在《福建日報》的頭版頭條,題目是《請給我們“鬆綁”》。《人民日報》全文予以轉載,福建給企業“放權”的影響迅速波及全國。當年5月,項南在出席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時說,應該讓“包”字進城。

之前項南就曾公開表示,“我們從開放到現在,因為放權出了亂子的事情,在福建還找不到一個﹔可是由於不放權,影響改革開放進展的事情可以找出不少。”這些話,在一些人聽來,並不順耳。

1981年,全國經濟調整之際,鄉鎮企業因為“私生子”的地位,飽受質疑,甚至有被勒令下馬之虞。在福建,項南態度堅決,說鄉鎮企業要“勇敢地上,要排除一切阻力往前沖”。1982年,全國開展打擊走私販私、打擊投機倒把的“雙打”斗爭時,項南再次挺身而出,說福建經濟犯罪要打擊,鄉鎮企業要發展,兩者並不矛盾。

6年后,在浙江,鄧小平終於對鄉鎮企業給予了明確的肯定。此時,項南已經去職。

(責編:楊麗娜(實習)、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