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南

1984年2月項南陪同鄧小平在鼓浪嶼號游艇上
2008年10月,項南的后任、曾經也在福建為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特為紀念項南誕辰90周年填詞一首,詞中褒揚項南“駭浪驚濤,從容渡,常存銳氣”。
作為改革干將,“銳氣”一詞之於項南,似乎再恰當不過。就算他終因福建“晉江假藥案”去職,但留給福建的背影,也並不落寞。
推行“包產到戶”
1980年的福建,雖同廣東一樣是先行改革開放的兩個省份之一,但舊觀念依然頑固。安徽搞“包產到戶”時,反對最堅決的幾個省份中,就有福建,海外華僑亦曾多次進言想要一個福建籍官員主政福建。
1980年12月18日,時為農機部副部長的福建人項南面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受命入閩的項南被告知,到福建后,要“堅決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此時的項南,已經62歲,雖然過早謝頂,但依然精力過人。他身材魁梧,目光溫和,為人有坦蕩之譽。此前曾出訪歐美,改革意識亦屬堅決。
初到福建的項南,在福建省黨代會上作了名為《談思想解放》的發言,聲明要清除“左”的思想影響,“主要在省、地兩級黨委……而關鍵又在省委。”這已然很直接的發言卻未能讓人警醒。春耕迫在眉睫,但因福建反對“包產到戶”,農民積極性匱乏,各地竟無春耕跡象。
農時已緊。1981年2月10日晚,項南在全省電話會議上強力推行包產到戶,一地委書記尖銳提問:“過去第一書記廖志高說不能搞包產到戶,現在又說要大力推廣包產到戶,我們到底是聽第一書記的,還是聽常務書記的?”
項南從容作答:“既不要聽第一書記的,也不要聽常務書記的,要聽中央的。”這個充滿政治智慧的回答宣示了變革的合法性。他在會上說,“不要再懷疑了,不要再動搖了,更不要站在對立面。”一個月后,全省94.5%的生產隊落實了生產責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