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月,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收回了前美國、法國、荷蘭在北京兵營的地產,並征用了其地面上的兵營和其他建筑物。這是中國人民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的措施之一。左圖為北京軍管會的布告。右圖為被收回的法國在北京的兵營。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始終把反帝反封建作為民主革命綱領的基本內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為廢除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頭上的不平等條約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
國共合作開啟反帝廢約斗爭新階段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對於帝國主義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就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在1922 年6 月15 日發表的《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中,就曾指出黨的奮斗目標以“改正協定關稅制,取消列強在華各種治外特權,清償鐵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權”為准則之一。1922年7 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其中黨的最低綱領明確提出:“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
辛亥革命后的國民黨受腐敗侵蝕,尤其在反帝廢約面前缺少勇氣。隨后,孫中山接受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改組國民黨,於1923 年1月1 日發表《中國國民黨改造宣言》。其中第一項就是“力圖改修條約,恢復我國國際上自由平等之地位”,這是國民黨第一次在綱領中明確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1924 年1 月23 日,國民黨發表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其中明確解釋了民族主義為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主義,其內容是廢止阻礙中國進步的不平等條約,這一主張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國民黨一大的勝利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形成。大革命是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第一次合作,也是中國反帝廢約斗爭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國共兩黨建立的聯合戰線推動了反帝廢約的進程。期間,中國共產黨人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反帝廢約運動,大大加強了統一戰線的力量。在實際斗爭中,共產黨人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利用各種時機發動群眾,尤其是經常組織學生“持著種種粗淺的小冊子、傳單、圖書、歌詞到商店、到工廠、到田間去散布、去演講”。
1925 年5 月30 日,上海租界巡捕槍殺反帝游行的學生十余人,傷多人。“五卅”慘案發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撰文闡述“五卅”運動與廢約的聯系,組織廣大民眾參與斗爭,使之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質的反帝廢約運動,迫使列強不得不同意召開延宕已久的關稅會議。在省港大罷工中,中國共產黨提出:“我們排英的總要求,就是取消不平等條約。”中國共產黨不斷掀起反帝廢約的浪潮,推動國民政府的反帝廢約斗爭。1927 年1月3 日,英國水兵殺害漢口中國民眾,引發了武漢乃至全國民眾的憤慨。群眾舉行大規模的集會游行,迫使漢口、九江的英國僑民撤離,武漢政府也迅速採取一系列措施,成功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