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建國后 潛伏台灣犧牲的中共地下黨員梁錚卿

(廣東)梁 鏵
2012年12月20日08: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梁錚卿烈士証明書

三、投身革命 百折不撓

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梁錚卿積極為黨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群眾救亡圖存。1938年4月間,在梅縣中心縣委的領導下,梅縣“學抗會”、“青抗會”、“婦抗會”的會員聯合行動,三方面的人共同組成回鄉工作隊開展抗日宣傳。在水白支部書記廖偉帶領下,梁錚卿回到白土鄉與當地進步青年熊秋魂(熊念敦、蘇平, 是熊獻深的二兒子)等一起成立抗日群眾組織梅縣青年抗敵后援會流動劇團第三分團(廖偉為團長)。他們在水南、白土鄉一帶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團結水白兩鄉的小學教師、農村社會青年及在校學生,組織他們閱讀進步書刊,唱革命歌曲,舉辦青年訓練班。梁錚卿還利用過年村民聚集在祖公屋義孚堂敬神的機會,向鄉親們宣講革命道理,教少年兒童唱抗日救亡歌曲。一時村民們的抗日熱情高漲,至今村中老人仍記憶猶新。通過宣傳使廣大農村青年、婦女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水白的抗日救亡運動一時搞得轟轟烈烈。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國民黨逐漸加緊反共活動。1939年春,國民黨秘密頒布《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加緊進行反共活動。根據當時的形勢,中共梅縣中心縣委改變了斗爭策略。讓政治面目已有所暴露的梁錚卿在1939年9月轉學到東山中學繼續讀高中二年級,黨組織關系由盧梅軒轉到東山中學。東山中學有較長的革命歷史,地下黨組織活動相當活躍,建立了中共黨總支,下設支部,他任第一支部書記。他廣泛團結同學,培養教育進步青年,發展新黨員,擴大黨的隊伍。李理章、梁碧寰還有他的弟弟梁欣卿等不少東中的青年學生,都是在他的培養引導下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9年春,閩西南潮梅特委為了貫徹執行向潮梅新區發展的方針。特委機關由閩西向梅縣轉移,特委機關及書記方方夫婦和秘書許韻鬆、交通員郭玉意等4人,先在雁洋陳卜人(閩西特委副書記)家住。同年冬向梅縣附城轉移,經梅縣中心縣委慎重擇址,最后決定轉移到白土鄉泮坑桃樹下體仁居熊秋魂(白土鄉支部書記)家。中共梅縣中心縣委將保衛機關人員的安全、隱蔽地供應機關日常生活用品和接受機關領導同志交辦的任務交給共產黨人熊秋魂、梁錚卿等同志。方方等四人以假家庭的形式,對外宣稱戶主王先生是秋魂在南洋的朋友,僑商,是避日寇逃難至此的,體仁居(三堂四橫)的一橫屋給機關使用。日常生活由王

英秀安排,當梁錚卿等人到體仁居與機關領導會面時常叫才八、九歲的侄女梁騰玉觀察周圍的動靜並告誡她不能告訴別人。1940年6月特委機關遷至大埔西河。

1940年5月,國民黨頑固派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第一次反共高潮的逆流波及梅縣,梅縣當局亦下令解散縣學抗會等抗日救亡團體。為此,學抗會理事會於5月30日召集梅縣各中學學生代表200多人在梅城民眾教育館召開代表大會,抵制解散梅縣學抗會並向國民黨梅縣黨部示威請願, 遭到國民黨當局的鎮壓,當晚7名學生代表(其中6名共產黨員)被逮捕送進縣政府拘留所。在社會各界均向縣政府提出抗議和意見均無效的情況下,為營救被捕的學生,6月4日晚中共梅縣中心縣委青年部在東山中學黨總支所在地熊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進步學生組成半公開的學生救援會,以推動各項營救工作的開展。隨后在學委的領導下成立救援小組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參加救援小組的成員有盧梅軒、陳國謀、羅昆石、林宏元、廖鴻英、梁錚卿、鄧頻喜、梁道新等。梁錚卿和其他小組成員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發動在校師生、爭取各階層人士仗義聲援﹔同時梁錚卿還傾其所有,把結婚時妻子的嫁妝布和僅有的幾十元錢都捐獻了出去,並動員自己的家人及群眾,捐款捐物支持、慰問被捕同學,鼓勵他們堅持斗爭。在我黨和各階層人士的全力營救下,加上被捕的七位學生在獄中堅持合理合法的斗爭, 當局被迫在六月中旬釋放了被捕學生。史稱“梅縣七君子事件”。

“梅縣七君子事件”后,梅縣學抗會被迫解散,政治形勢處於低谷。在此情況下,中共縣委決定將已暴露的學生黨員骨干疏散轉移。梁錚卿因政治面目已經暴露,根據黨組織的決定和安排,於1940年夏撤離梅縣離開東中,轉移到江西贛州繼續求學。1941年10月考入廣西大學農學院,先就讀森林系后轉讀畜牧獸醫系,1945年7月畢業留校任助教,專隨駱春陽教授,才干頗得駱教授贊許。

梁錚卿在廣西大學求學期間,校園內因“皖南事變”白色恐怖陰雲籠罩,政治斗爭環境更為惡劣。中共中央對國統區地下黨組織作出了“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的工作方針,規定黨員轉地下,獨立開展工作。

因此,他的黨組織關系未能隨之轉移,他在失去組織聯系的情況下獨立作戰,繼續堅持斗爭。在留校任教期間,他在桂林師范學院就讀的鄭風(原名鄭子明,解放后曾任廣州外貿學院黨委書記)幫助下與組織接上關系。他根據黨的勤學、勤業、勤交友的“三勤”方針,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學生中樹立了威信,站穩了腳跟﹔工作上,他與林宏元(林密)、李啟光(李崗)等黨員同學雖無組織關系,但默契配合,如飢似渴閱讀《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等黨報黨刊,依靠進步同學,團結一般同學,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宣傳抗日民主,反對投降倒退,積極運用各種方式推動西大的愛國學生運動﹔努力串聯、影響、動員周圍的群眾,如何卓芬、梁碧寰等受其影響走向進步參加革命。在黨組織暫時停止活動、黨處於艱難困苦的時期,梁錚卿真正做到了“共產黨員一定要像黃金一樣,埋在地下永遠不變色生鏽。”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