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建國后 潛伏台灣犧牲的中共地下黨員梁錚卿

(廣東)梁 鏵
2012年12月20日08: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梁錚卿

《紅廣角》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梁錚卿(1918—1951),男,廣東梅縣白土鄉(今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9月,就讀梅州中學高中部。根據黨組織的決定, 1939年9月轉學到東山中學就讀高二,任中共東山中學第一支部書記﹔1940年夏撤離梅縣離開東中,轉移到江西贛州繼續求學。1941年10月考入廣西大學畜牧獸醫學系,1945年7月畢業留校任助教。1947 年“六·二”大游行后發生七月事件,其接到黨組織的通知撤離西大,到台灣從事地下工作。先后在台中農林總場、台灣省農林處畜疫血清制造所任技術員、技正等職,為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台中市委直屬支部書記。1950年初,中共台灣省工委遭到嚴重破壞,工委主要領導人被捕。3月29日,台中市警察局又在台中市破獲了所謂“匪華東局潛台組織梁錚卿等叛亂案”,梁錚卿被捕。不久,他被作為重要政治犯,從台中押解到台北監獄。1951 年1月24日,在台北市郊的亂葬崗刑場被秘密殺害后,葬於六張犁公墓。

一、少年時期發奮讀書

梁錚卿,1918年6月11日生於廣東梅縣白土鄉一個重視文化、熱愛勞動的傳統客家家庭。

梁錚卿幼年時全家以父母做廚為生,在印尼的伯父常會寄錢物接濟。辛勞的父母因深知無文化之苦,家中經濟雖不寬裕,但他們仍省吃儉用,盡力供孩子們讀書。雖然每個孩子都很勤奮用功,但因為經濟原因,大哥梁育卿、三哥梁卓卿、姐姐梁定英不得不輟學,客走他鄉, 到印尼謀生,賺錢貼補家用,供弟弟們讀書。即使如此,母親李沖蘭在三十年代初還是把梁育卿的女兒梁福雲送給白土鄉鄧屋一戶人家撫養,

把二哥梁煥卿的女兒梁騰玉送給白土鄉泮坑村桃樹下體仁居熊獻深的兒媳鐘閑雲撫養,以減輕家庭負擔供兒子們讀書。四十年代中期家中經濟條件稍好后又將兩人接回撫養。逢交學費的困難時期還得到梁氏族人的支持。

在家鄉讀書的三兄弟均深知家庭的不易,發奮讀書。梁煥卿(梁冠軍)早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是長江水利委員會高級工程師,曾任建設武漢長江大橋的副總指揮、總工程師。五弟梁欣卿在東山中學讀高中時因病早逝。梁錚卿幼年在白土堡的桂林學校讀高小,1933年至1936年在梅州中學讀初中。他學習勤奮,吃苦耐勞,每天挑燈夜讀之后,清晨3、4點鐘還要起床幫父母做廚。飽嘗生活苦澀與艱辛的少年錚卿養成積極向上,發奮讀書,尊老敬賢的好品格。

二、青年時代 追求真理

1936年9月,梁錚卿以優異成績考入梅州中學高中部就讀。此時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目睹社會的黑暗,民族的危亡,階級仇、民族恨,怒火在梁錚卿的心中燃燒。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積極投入抗日救亡的滾滾洪流,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救亡圖存。1937年1月,李碧山代表潮汕黨組織來梅縣重建地下黨組織和抗日義勇軍。在他的帶領下形成了共產黨組織對梅縣抗日救亡運動堅強有力的領導,推動了梅縣抗日救亡運動發展。1937年10月,在中共梅縣工委的領導

下,梅縣的東山中學、梅州中學、縣立中學、學藝中學等學校成立了全縣中等學校學生抗敵同志會(簡稱“學抗會”)。梁錚卿積極參加學抗會,投身到劇社、歌詠隊、讀書會、演講會、辯論會等抗日救亡活動中。在共產黨員梁集祥、廖偉的影響下,他閱讀了不少革命理論書籍如《大眾哲學》、《革命三民主義》、《中國革命運動史》等,逐步認識、了解中國共產黨,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他堅信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並決心做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者,毅然投身革命。1937年底,由梁集祥、廖偉介紹,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光輝的革命歷程。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