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訪談實錄】張素華:毛澤東留給我們的經驗和啟示

2012年12月26日10: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如果毛澤東不喜歡讀書 就不會有后來的毛澤東

[主持人]:剛才我們探討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思想。作為毛澤東個人來講,他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善於學習,特別愛讀書,可以說在毛主席一生當中,與書為伴。我們現在也有一個現象,就是年輕人不太愛讀書,覺得讀書無用。在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覺得與其在書本裡找答案,不如多去試一試,總之是比較盲目,沒有從思想上去總結一些東西,去從書本的理論和經驗當中去學一些東西。

[主持人]:網友就想問您,能不能結合毛澤東的讀書經驗,講一講讀書到底有沒有用?毛主席當年有哪些讀書的經驗是值得我們今天去借鑒和思考的?

[張素華]:我覺得讀書,在毛澤東身上體現出來的,應該說是太有用了。所謂太有用了,用一句話來概括,如果毛澤東不喜歡讀書,就不會有今天的毛澤東。

[張素華]:毛澤東生長在一個封閉的農村裡,他的父親本來就不願意他讀書,希望他務農。他小的時候讀書,晚上讀書為了不讓他爸爸看見,用一個棉被把窗戶罩起來,偷偷在那讀書。當他發現附近的湘鄉縣有一個東山高等小學堂在教新學、新文化,介紹外面進來的一些新問題,他就去想到那個學校讀書。可他爸爸不同意,他爸爸想讓他到米店當學徒。后來,他就找來村裡有聲望的老人和親戚來說服父親。就這樣,他爸爸同意了。

[張素華]:就這樣他走出了韶山,來到高等小學堂的毛澤東已經17歲了。老師一看他歲數也比較大了,而且天資很聰明,寫的文章也很不錯,這樣推薦他到長沙湘鄉駐省中學讀書,這樣他又從湘鄉走到了長沙。

[張素華]:到長沙后趕上了辛亥革命,他眼界了打開,當了新軍。新軍當完后又到圖書館自學,后來又考了師范。結交了很多喜歡讀書的朋友和高水平的一些老師,比如說楊昌濟老師和李老師,后來他們都在北京任教。師范畢業時,楊昌濟老師又提出來,你們可以到法國去勤工儉學,這樣毛澤東又組織湖南的青年學生先到北京勤工儉學。到了北京,他認識的人又更上了一個層次,來到北大。北大裡有胡適、魯迅、李大釗、陳獨秀,他視野就更不一樣了,他們都是中國思想界的一些明星。

[張素華]:如果毛澤東不讀書,他就不可能走出韶山。正因為他喜歡讀書,他一步一步地從韶山走到了湘鄉,從湘鄉走到了長沙,從長沙又來到了北京。到了北京,實際上他就等於登上了全國的舞台。從北京回來后,不久就發生了五四運動,他主辦的《湘江評論》寫的文章就受到了胡適的表揚,開始和胡適那些人物有了往來。他就是從喜歡讀書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的。最后,他接觸了李大釗、陳獨秀,選擇了馬列主義,參加和參與建立共產黨。

[張素華]:成立共產黨以后,在革命過程中,沒有文化怎麼行。在黨內當時毛澤東是受壓制的,因為他沒有出過國,這一點是他的弱項。當時博古、張聞天等等是從蘇聯留學回來的,他們對馬列主義非常熟,可以長篇大論。張聞天到美國都留過學,很有學問。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和人家對話。斯諾在書裡記載,他到延安以后看到從外邊進來了一些哲學書,就在那讀,讀完后再跟斯諾談,很刻苦。

[張素華]:還有,要和黨外各界人士接觸,國民黨很多人都是秀才舉人,文化層次高,民主黨派的也是很有文化的人。在1936年共產黨要實行統一戰線,要做各地各派軍事力量的工作。毛澤東給各民主黨派的民主人士寫信,比如閻錫山和一些地方人物,現在有些信留下來了。信開頭都是用的文言文,引經據典、寫得非常有水平。斯諾的《西行漫記》就認為毛澤東很有傳統文化功底的人。所以,讀書有用在毛澤東身上顯現的太充分了。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紅色訪談
· 嘉賓訪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